四库全书是哪四库,四库全书是哪四库呢?( 四 )


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
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
扩展资料: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为名,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产物,乾隆借纂修《四库全书》之机向全国征集图书,贯彻“寓禁于征”的政策,对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分别采取全毁、抽毁和删改的办法,销毁和篡改了大批文献 。
《四库全书》突出了儒家文献和反映清朝统治者“文治武功”的文献,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 。把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 , 是“异端之尤” , 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 。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排斥了有民主色彩或敢于批评儒家思想的文献及戏曲和通俗小说如宋元杂剧、话本小说、明代传奇等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并不是指哪四本,而是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 。全书共4部44类66属 。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我国重要的古籍 , 特别是元代以前的书籍更完备 。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 。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共有3500多册书 , 7.9万卷 , 3.6万册 , 约8亿字 。
该书著录了清乾隆以前包括哲学、史学、文学以及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文化典籍一万多种,为我国收书最多的目录,而且写有内容提要和评论 , 为学者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 , 提供了一部翔实的书目 。
扩展资料:
《四库全书》的成因:
1、安定的社会环境
修书期间,正当康乾盛世 , 天下无事,没有战争的干扰 。四库馆臣坐在书案之前,一坐就是10年,没有后顾之忧 。
2、统治者的重视
《四库全书》从酝酿到修成,乾隆弘历始终参预其事,并由他精心策划 。从征书、选择底本,到抄书、校书,乾隆弘历都一一过问 , 亲自安排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