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狱咏蝉赏析,在狱咏蝉一诗作者借诗抒发什么思想感情?( 二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 。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
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于是被当权者以“贪赃”与“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 。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 。
诗的开头两句点题,句法上是对偶 , 写法上是起兴,分别从蝉和己两方面写起 。最喜炎热的盛夏的蝉,渡过了它生命的辉煌时期 , 到如今 , 白露既降,金风飒飒 , 已临近它生命的尽头 。
鸣声自然会变得凄切 。而诗人身陷囹圄,从荣耀的朝廷命官变成阶下囚,也走上了人生的末路 。人生天地间,无异匆匆过客;仕途多风波,尤其宦游之人 。
因此,遭逢厄运闻蝉鸣 , 怎能不起悲怆而客思深重?这样,在“西陆蝉”(秋蝉)与“南冠客”(囚犯)之间,无形中就建立起了一种沟通 。
细心体味,不难发现二者的契合点:时运不济!以下诗句,就是这种感情的进一步表露 。颔联从“己”着笔 , 从自己感受的角度写蝉的外形、蝉的悲鸣 。
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 。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 。大好的青春 , 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 。
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 , 两两对照 , 不禁自伤年老 , 并由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 , 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 , 而今一事无成 , 竟至入狱 。
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把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白头吟” , 乐府曲名 。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 , 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
诗人这里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 , 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颗忠爱之心 。“白头吟”,在这里有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意在言外,含蓄曲折 。
此联是以“己”的角度写蝉,又是从蝉的形态写己,蝉与己相应 , 互为表里 , 心与物相融 。颈联从蝉着笔 , 写蝉的生态及环境 , 实为借蝉喻己 。“露重”、“风多” 。
既实写蝉所处的季节特点,又比喻自己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 。“飞难进”、“响易沉”,既是刻画蝉的形象,同时也喻写自己内心的痛苦 。“飞难进” , 喻仕途受阻,欲诉无门 。
“响易沉”,喻有志难酬,心迹难明 。两句对仗工稳 , 句句咏蝉,句句喻己 。蝉与己,浑融为一,“寄托遥深”,自然无痕 。尾联主要写己,直抒胸臆 。
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 。秋蝉高居树上 , 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不正像诗人品性高洁,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还被诬陷入狱吗?
“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 。然而正如屈原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 , 好蔽美而嫉妒”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来替诗人雪冤呢?
“卿须怜我我怜卿”,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 。这样,自然之物“蝉”又与人格化身“己”相契合 。
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
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