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蟹黄堡,海绵宝宝的美味蟹堡如此受欢迎,有什么独特秘方吗?( 三 )


一个包子正好33道褶
捏包子的情景十分有意思 。采访人员看到师傅将包子皮往左手上一摊,取馅置于正中,十指大动,只见包子皮在手中快速旋转,转瞬间一只形如秋菊吐艳的小巧玲珑的蟹黄汤包已赫然在目了 。老实说,吃了这么多年包子,外形能如此之美的实属未见,包子上共有33道褶——竟与制作蟹黄汤包所需33道工序暗合 。每道褶仿佛一片菊瓣,每只包子都如一朵即将开放的白菊,而汤包中间小圆孔中露出的蟹黄又正如菊花的花蕊 。想不到一只蟹黄汤包竟能体现出“菊黄正是蟹肥时”的诗意 。
吃蟹黄汤包要喝茼蒿汤
龙袍蟹黄汤包不但制作讲究,吃法也相当讲究 。龙袍长江大酒店“蟹黄大师”王永贵介绍了品尝蟹黄汤包的步骤:食客落座之后,先品尝龙袍盐水鹅、盐水江虾等几道特色冷盘 , 然后上由鸡丝、猪蹄膀肉、蟹黄、甲鱼肉、木耳、鸭蛋和高汤精心烹制的龙袍蟹黄“头道菜” 。几道荤素菜肴过去,就轮到“主角”蟹黄汤包登场了 。除谨记“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 , 最后一扫光”的要诀外,还需以生姜米和镇江香醋佐餐 。吃完包子,百味俱淡,喝上一碗茼蒿汤,饮上一杯清茶,备觉神清气爽 。
靖江蟹黄汤包有“两绝”:一是制作绝,二是吃法绝 。馅心精选金秋时节大河蟹、新鲜猪肉皮、正宗老母草鸡特制而成,皮薄 , 汤清不腻,稠而不油 。品尝汤包一定要记住十二字要领: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吮汤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尝靖江蟹黄汤包 , 曾因不着要领而留下“乾隆皇帝吃汤包甩到半背”的佳话 。
陈士荣牌提篮汤包食用方法:将冷冻熟汤包放置小碟内,一只一碟 , 将水烧开后放置蒸笼内烧三至四分钟后即可食用 。放入微波炉内解冻4—5分钟后即可食用 。
靖江的蟹黄汤包,即便是美食家亦不能尽道其妙 。
它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其它包子相比,有其独特"个性" 。一是制作"绝",二是吃法"奇" 。
靖江的汤包汤是包在里面的 。制作起来工序有十几道之多 。首先是取猪蹄膀的厚皮,切细,文火煨一夜,至猪皮完全溶入汤中,再冷却成为透明果冻一般的胶状物 。选用鲜活而硬实的大蟹,取其蟹黄和剁碎的猪腿心肉,熬好的鸡汁、姜丁、蒜末一起放入猪皮熬成的胶冻内拌匀 。待它在汤包里蒸熟之后,那脂膏浓厚的胶冻便溶为汤汁了 。汤包的皮也是一点马虎不得,必须用上等的精白面粉,揉、捏上劲之后,辫成一片片极薄绝圆的面皮,这比不得一般做馒头,它要求厚薄非常均匀,湿燥软硬恰到好处,因为只要有一点此厚彼薄 , 那必定是汤包漏汁破皮之处 。至于最后一道工序——包汤包 。更需有熟练操作技术的老师傅才能胜任 。每一动作无不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的轻、柔、均匀 。唯有这样,才能保证那一只只汤包蒸熟之后,直至送入口中 , 能完好无损 。
蒸熟的汤包雪白晶莹,上面的折皱细巧均匀 , 整个儿恰如一朵朵饱满圆润、千瓣紧裹、含苞欲开的玉菊,加之皮薄如纸,几近透明,稍一动弹 , 便可看见里面的汤汁在轻轻晃动,使人感觉到一种吹之即破的柔嫩 。别说吃了,光是看 , 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