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劳鸟在每年的什么时节凄切而激越的啼叫,伯劳鸟在每年的什么时节q锲而积月提交( 二 )


载玄载黄 , 我朱孔阳,
为公子裳 。” 诗经 《国风·豳风 (今陕西邠县一带)七月》
同一时期的《诗经》是先秦的民歌,记录北方地区一年四季的物候和人们的生产劳作,写到了七月伯劳鸟啼声热烈,八月里开始麻织,染丝有黑有黄,而我染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公子做衣裳 。
也就是说,伯劳鸟从农历四月开始啼叫,到七月,几乎家家北方的山林住所都听的到,是常见的农林鸟类 。
伯劳鸟的声音很特别, “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伯劳鸟的在农历五月仲夏鸣叫,发出短促”局局“的声响 。这种有着贝壳花纹的鸟类,体型偏大,性格凶猛,常常双双栖息在树上,将夏天的昆虫 , 蛇类带回树顶,喂食幼子 。而农历五月,是它们频繁求偶繁殖哺育的阶段,发出频繁的叫声 。
而伯劳鸟此阶段双宿双飞,建设家园,忙碌异常 。
这也是后来魏晋时代的民歌用”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来形容女子等待丈夫日暮归来的孤独惆怅 。伯劳鸟都回家了,我的你,却还在西洲,没有回来 。
是用伯劳的辛勤成双 , 表达自己的等待焦心和惆怅 。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
谁家女儿对门居 , 开颜发艳照里闾 。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 。
女儿年几十五六 , 窈窕无双颜如玉 。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谁与同 。“南梁 · 萧衍《东飞伯劳歌》
由于伯劳鸟是山林和平原地带生活的林鸟,性格凶猛,不像燕子一样温驯,喜欢巢居在人家的屋檐,人们往往只能因声识鸟 。
农历的仲夏,是听得见伯劳鸟叫声,看得见它们双双盘旋树梢的时段,也是燕子在人家屋檐下穿梭哺育后来的时期,这两种鸟类,构成了夏日常见的农村风景 。
到了农历七月,时段在早秋 , 依旧可以看见这两种鸟,白天各自觅食 , 晚上归来 , 但是都享有那种黄昏之后双双归家的美好,仿佛天上的牵牛织女星,总有时间相会相守 。伯劳和燕子,是民间的夫妻鸟,家庭鸟 。
伯劳是林鸟,而燕子是人家檐鸟 , 伯劳东飞,燕子西飞,是指的这两种鸟虽然归宿不同,但是仍旧是成双成对 。
此时却正是传统佳节七夕,却还有美丽的少女,十五六岁,正是到了出嫁最好的年龄,她长得特别明艳,是这一带最美丽的姑娘,家庭条件又好 , 却偏偏还没有出嫁 。
古人尤其是在农村 , 认为女孩十三岁到十五岁是最好的出嫁年龄,到了十五岁之后,就接近大龄女性,开始恨嫁了 。
这首诗是通过伯劳鸟燕子的成双成对,以及牛郎织女是夫妻,也有每年相守的日子,才形容这个美少女的孤单 。她已经快过了最美的花季,却还没有成家,像伯劳鸟,燕子一样成双成对,经营自己的家庭,享受人间的恩爱辛苦和延续 。
这是一首用伯劳鸟,燕子,七夕来作比的恨嫁诗 。
但是到了后来,就逐渐改变了原来的含义 。
劳燕分飞,本来比喻的是伯劳鸟和燕子,各自成双成对的飞翔 , 最后变成 , 辛苦劳碌的燕子,忙着生存,有家却不能相见,比喻人间夫妻的离别颠沛漂泊 。
”池中春蒲叶如带,紫菱成角莲子大 。
罗裙蝉鬓倚迎风,双双伯劳飞向东 。“中唐 · 孟郊《临池曲》
这是唐朝的仲夏 , 此时已经有了伯劳鸟的身影 。
池塘中的春天的菖蒲此时到了端午五月 , 叶子修长如带 。
水中的菱角开始成熟 , 莲花开放,莲子成长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