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情人节叫什么,元宵节是什么节日( 二 )


上元节古代怎么过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只有上元节这天,年轻多情的男子女子,才有理由光明正大地夜晚出来,赏灯看花之余,或许还能遇到良缘 。
唐中宗景龙四年上元之夜,中宗就与皇后出宫观灯 。唐朝女性在政府的组织之下,也积极参与元宵观灯的娱乐活动 , 甚至宫女都被允许外出 。
虽然宋朝的民风远不及唐朝开放,但是在元宵节那天,对女性出游也没有什么严格限制 。那天不论男女老幼,也不论身份学识,参与游玩的人最广泛 。

古代的情人节叫什么,元宵节是什么节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古代的七夕节叫什么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晚上,源于古代神话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最早记载于《诗经·小雅·大东》 。节日里有曝物、乞巧等俗 。民间搭彩楼于庭院 , 谓之乞巧楼,妇女摆香案,设瓜果,穿针引线 , 乞求智巧 。有的地方以此为“少女节”,年轻姑娘举行“慕仙盛会” 。
江南一带,是日解孩子脖颈上的“五色彩丝”,甩于屋顶,谓之“送健绳” 。广州一带甚重七夕 , 家家陈列瓜果以及各色香花、化妆用品,少女盛装,于月下祭拜七姐 。广西等地在这一天储水,叫做“双七水”,传说用此水沐?。?可以避邪祛病 。七夕节,也流行于一些少数民族中 。
乞巧文化
在这一天,有穿针乞巧的活动 。《荆楚岁时记》记载:“是夕 , 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 , 或以金银、俞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在唐代,宫女们到了七月七日,将蜘蛛装在小金盒子里 , 第二天才打开盒子,以蛛丝的疏密,确定得巧的多少 。慢慢的 , 这一种乞巧就变成游艺活动 。
元代时,七夕穿针的针为九尾针 , 比普通的针多好几个孔,又称玄针,由于要全部穿上丝线,难度很大,因此就成了测验智巧 。相反,也更能引起宫女的兴趣,竞相前去穿针,争强斗巧,以显示自己的才能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因为有传说为证 。大体的故事是牛郎出生很苦且忠厚老实,生活中又受到排挤 , 而织女因为偶然下凡沐?。ü匣婆5拇楹狭饺四嫣煲庀喟钤诹艘黄?。此事被王母知道,勃然大怒遂把二人拆散,从此以银河为阻 , 两两相隔 。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 , 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 , 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阴历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所以有了七夕之说,并在近年七夕被称为了中国的情人节 。
乞巧节 。是女子为了获得巧手技艺而设立的节日 。这一节日里,很多女子会祈求神明给予她们巧手艺,主要是在针线活,家务等以女子手艺为主的技艺能力 。
这些做得好,就等于做了一个相当有意义的女子 。丈夫便也会对她刮目相看 。
乞巧节
古代的情人节叫什么,元宵节是什么节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中国古代情人节是至少在汉代,七夕节就已经出现了,至今至少有两千年了 。那古人是怎么过七夕节的呢?现存文献中,最早关于七夕的记载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录了汉朝怎么过七夕:“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意思是说:汉朝的宫女常常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在缝衣制裳的宫楼里比赛穿针引线,民间也纷纷效仿 。因此 , 最初的七夕跟男女欢情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女子们比拼、学习女红技能的日子 。这种风俗叫作“乞巧”,即乞求心灵手巧 。它的起源跟织女的传说有关 。民间传说中 , 织女最初是织布的 , 所以三国时就有女子拜织女星祈求心灵手巧的乞巧风俗 。而传说中的织女又是和牛郎相伴的,于是人们便认为七夕这一天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相会 。但这个传说仅限牛郎织女之间的爱情,与民间的男欢女爱并无关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