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复读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书,并从解决应用出发,重新审视了书中提供的方法 , 结合近年来我阅读过的其他信息整理书籍,奥野宣之提出的 “一元笔记法” 不失为一种将复杂信息简单处理应用的好方法 。
记得阅读《达芬奇传》时,书中提出 达芬奇一生记录了7200多页 笔记 。笔记记录了他迸发灵感的过程和收获的新知,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些笔记虽不是精心制作的成品书,却让后人领略了大师缜密的思维和一丝不苟的记录方式 。
我们不敢说成为一个需要被后人研究的人 , 但与我们自己,记录笔记正是记录成长的方法之一,对日后复盘起到夯实确认的作用 。
当前火爆网络的 奥奈尔笔记法 、 思维导图法 等都在某个面向的应用大有可为,但其局限性也较为突出 。比如思维导图法,适合框架思维梳理和记忆,但不适合记录信息量大的思考细节,再比如奥奈尔笔记法 , 用相对固定的框线书写,适合专业学习梳理总结,但对日常生活的琐碎记录会显得生硬 。
奥野宣之的一元笔记法绝妙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不同类型笔记术需要建立不同本子、采用不同页面设置和使用不同记录工具的局限,回归最质朴简单的方法 , 放下完美笔记的思维局限,化繁为简,用一个通用笔记本,记载生活的方方面面 。
前几天和女儿分享“一元笔记法”,我们俩回顾了做笔记的初心 , 总的来说有以下两个考虑:
❶需求记录 。需求记录很广泛,课堂笔记、读书笔记、生活记录、记账、日程等都算 。记录的目的主要是梳理工作生活 , 让自己明晰重要事件完成情况,或者纯粹是整理信息 。此种初心 , 记录内容的重要性大于记录形式 。
❷兴趣记录 , 特指手账爱好者 。以记录为依托,实现自己的可视化笔记畅想 。此种初心 , 记录形式的重要性与内容并重,或者更胜一筹 。
大多数人是第一种笔记初心,本文也主要考虑的是第一种初心选择笔记术和方法 。
通过我的观察,写笔记之前需要消除几个 顾虑 :
❶ 笔记字体必须拿得出手 。大家深受儿时教育“没有一手好字拿不出手”的思维限制,自我评价写字不漂亮 , 便不愿意落在纸面上 。笔记是个性化产物,目的是记录信息 , 如果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过是给自己懒得写笔记找借口 。
❷ 笔记框线不能乱写乱画 。不同笔记的框线 , 反而成了想象的限制,让很多人局促不安,不知如何下笔 。建立“我的本子我做主”的决心,随手记 , 在记录中反思和觉察 , 让笔记本作用最大化 。
❸ 笔记本要满足所有需求 。我们经常对笔记本期待太高,每次信誓旦旦建立本子,很快发现不适应实际,弃之一边 。完美的本子是不存在的,只有在使用中不断完善细节,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笔记法 。
最近深感,在坚持一些事情时,最难的不是完成事情本身,恰恰是头脑中无处安放的胡思乱想 。
当我们打破了笔记记录的顾虑,实际上是打破了思维的诸多限制 。对生活的分类可以足够细致,但也可以粗线条 。在粗放的同时不断总结细致所在,寻找做笔记的舒适感 。下面我介绍一下奥野宣之一元笔记法的具体内容 。
一元笔记法,简而言之,是 用一个大本子记录全生活内容 ――不论是否“杂乱” , 先记录下来,如此一来对生活增加了掌控感,随时把头脑里的念头“清空”,让自己轻松自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正月十八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正月十八吃面条是什么意思
- 指南车是由谁发明,指南车是谁发明的
- 送红酒代表什么意思,红酒的寓意和祝福语是什么?
- mb是什么意思,mb是什么
- 鳗鱼杀了放冰冻还是保鲜,新鲜海鳗鱼的保存方法介绍新鲜海鳗鱼如何保存
- 公交车上面的两根线是干什么用的,北京公共车上两天线是干什么用的?
- 带泥的血蛤能放多久,血蛤怎么保存需要放冰箱吗
- 指北针的直径是多少,指北针用什么表示,圆的直径宜为多少毫米,指针尾部宽度宜为多少毫米?
- 背头 50岁左右的女人,建议你放弃大背头和大妈卷,其实这些更洋气减龄
- 汤臣倍健胶囊的功效,汤臣倍健液体钙软胶囊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