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 , 这正是一日24小时 。绝大部分的日晷显示的都是视太阳时,有些在设计 上作了变更,可以显示标准时或是日光节约时间 。
三、漏刻
漏刻是古代最重要的计时工具 。漏 , 只漏壶;刻 , 只箭刻 , 即由漏壶水面的高低,通过箭刻的标度米标来标示时间 。
漏刻的历史不仅古老,而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 历程 , 几乎始于新石器后期一直应用至清代 。至今保存最早的漏刻 , 是西汉时制造的,据史籍记载 , 漏刻的发展大致为,由单壶到多级壶,由沉箭法到浮箭法 , 东汉 时,张衡改单壶为双壶,改沉箭为浮箭 。
为尽量保持漏壶水量基本不变,水滴受水壶速度均匀 , 从而提高计时的准确性,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漏壶多至三级、四级、 以三级漏使用最为广泛 。
中国的漏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世界上最精准的计时器 。经考证大约在西汉中期,中国漏刻的计时精确度比14世纪欧洲的机械钟还高 。
四、沙漏
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 。《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 。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 , 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 。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
五、浑天仪
《晋书?天文志》记载东汉张衡(公元78~139)制造浑天仪,说在密室中用漏水驱动,仪器指示的星辰出没时间与天文观察的结果相符 。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 。浑象每天转一周 , 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
六、水运仪象台
为北宋元v三年(1088)苏颂、韩公廉等人所制 。这台水运仪象台高三丈五尺余,宽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台的下层有提水装置,由人力推动河车,带动升水上轮和下轮(筒车),将水提到天河(受水槽) , 注入天池(蓄水池) 。
台中平水壶保持水位恒定 , 并通过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枢轮(水轮)上的受水壶流泄恒定流量的水,推动枢轮 。枢轮通过传动齿轮带动昼夜机轮、浑象和浑仪 。
七、大明灯漏
1276年,中国元代的郭守敬制成大明灯漏 。它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计时器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 。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 , , 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
日晷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 。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 。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 , 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活胰糖康降糖宁胶囊怎么样,北京协和降糖宁胶囊是假药吗?吃完有副作用吗?不管用?
- 熊掌有几个指头,熊有多少个手指
- 逍遥丸的功效与作用,逍遥丸的功效与作用 逍遥丸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 活力源口服液治什么病,小麦在灌浆期出现死穗,收割下来麦粒有黑头,这是什么病??怎么预防和治疗?
- 迪奥亚菲是什么牌子,青岛海信有迪奥亚菲香水吗
- 岳普湖县属于哪个地区,岳普湖县属于哪个地区
- 核桃仁上有白毛但不像发霉,核桃仁上有白毛但不像发霉
- 红心猕猴桃的产地主要是在哪里,红心猕猴桃的正宗产地是哪里啊?
- 紫菜会过期吗,紫菜有保质期吗
- 复合亚麻酸有什么用,亚麻酸的种类及用途分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