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的迎客松哪一年枯死的,谁能告诉我黄山的迎客松是那年那月那日逝世的?( 三 )


汉光如月,秦祠听似雷 。寂寂芸香阁,离思独悠哉 。
【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 卢照邻 我行背城阙, 。
2.迎客松是几几年文明于世的
迎客松生长于海拔1680m的黄山玉屏景区,实测树高10.2m、胸围2.16m,平均冠幅12m,树龄1000年左右,为国家一级保护名木,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 2010年被安徽省文物部门评审成为全国首例黄山松属“活文物” 。1959年巨幅铁画《迎客松》被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1994年国画《迎客松》还被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美名远扬、蜚声中外,成为中国人民热情友好、爱好和平的象征 。
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真实记录;一株名木,就是一种文化的鲜活阐释 。
《诗经》有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因为那是祖辈栽的桑树和梓树,要对它表示敬意 。数千年来 , “桑梓”就成了故乡的代名词 , 成了华夏子孙的“根”与“情” 。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好古树名木,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种资源,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家园,更是保护我们及后代“记得住的乡愁” 。
千年迎客松能茁壮地存活于今,实属不易 。它饱经风雨沧桑,历经冰雪洗礼 , 见证岁月变迁,迎来送往四海宾朋,尽情吟唱着生命的赞歌 。
黄山迎客松名始见于1859年黄肇敏《黄山游记》,第一次摄入镜头是民国元年(1912年),由著名画家汪采白拍摄 , 可惜至今未找到照片 。目前能看到的迎客松最早照片是黄炎培1914年拍摄的,
3.迎客松的介绍
一、迎客松
迎客松,在黄山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 , 倚青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 , 树龄至少已有800年,黄山“四绝”之一 。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 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 。
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从人民大会堂铁画《迎客松》至车站码头,都有它的身影 。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 。
二、生长环境:
黄山松的生长方式很奇特 , 它们都扎根在岩石缝里,没有泥土,枝丫都向一侧伸展 。不错 , 漫山遍野的黄山松就是生长在这样的一种环境 。它们的根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随风摇曳着,为的是能够更好的迎接雨露,拥抱阳光 。这里山峰陡峭,土少石多,无法留住很多水分 。但它们却都能长得那么苍翠挺拔、隽秀飘逸!那么,是谁在滋养着这些无本之木?是云?是雾?
还是黄山独有的自然环境?为了生存 , 黄山松别无选择 。它以惊人的坚韧、刚强突破了生命的底线,创造了奇迹 。生命能够承受的底限到底是多少?也许十分,也许百分 ,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即便是自诩为世上最高级的动物的人类,也无法具体地回答这个问题 。而黄山松却以它的隽秀飘逸告诉世人:生命的承受力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作为黄山的标志性景观,黄山迎客松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
日前,这棵闻名中外的千龄名松通过了古树专家的“体检”,生长状况良好 。
中国著名古树专家丛生教授日前专门来到黄山风景区,对迎客松等重点名松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检查 。丛生教授在对迎客松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后认为 , 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迎客松生长旺盛,状况良好 , 树干牢固度进一步增强,树体生长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尤其是2至3年生的松针宿存率已高达40%,松针年生长量平均在2公分以上 。[2]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