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周 佚名《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国风·邶风·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 , 以敖以游 。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我心匪石 , 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 , 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 , 不能奋飞 。
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 。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 。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 。
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 。也有长兄与小弟 , 不料兄弟难依凭 。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
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 。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 。
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 。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 。静下心来仔细想 , 抚心拍胸猛醒悟 。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 。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
此诗以“隐忧”为诗眼、主线 , 逐层深入地抒写作者的爱国忧己之情,倾诉个人受群小倾陷 , 而主上不明,无法施展抱负的忧愤 。全诗直诉胸臆,径陈感受 , 风格质朴 , 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善用比喻,而富于变化 。
首章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以柏舟作比 。这两句是虚写,为设想之语 。用柏木做的舟坚牢结实 , 但却漂荡于水中,无所依傍 。这里用以比喻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 。
因此,才会“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了,笔锋落实,一个暗夜辗转难眠的女子的身影便显现出来 。饮酒邀游本可替人解忧,独此“隐忧”非饮酒所能解,亦非遨游所能避,足见忧痛至深而难销 。
次章紧承上一章,这无以排解的忧愁如果有人能分担,那该多好!女子虽然逆来顺受,但已是忍无可忍,此时此刻想一吐为快 。寻找倾诉的对象,首先想到的便是兄弟,谁料却是“不可以据” 。勉强前往,又“逢彼之怒”,旧愁未吐,又添新恨 。自己的手足之亲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 。
第三章是反躬自省之词 。前四句用比喻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销愁 , 但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意思是说:我虽不容于人,但人不可夺我之志,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决不屈挠退让 。
第四章诗对主人公那如山如水的愁恨从何而来的问题作了答复:原来是受制于群小 , 又无力对付他们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是一个对句,倾诉了主人公的遭遇,真是满腹辛酸 。入夜,静静地思量这一切,不由地抚心拍胸连声叹息 , 自悲身世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是什么意思?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 , 不能任意来翻卷 。
出自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国风·邶风·柏舟》 , 作者未知 。
我心匪鉴 , 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 , 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 , 逢彼之怒 。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 , 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
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 。也有长兄与小弟 , 不料兄弟难依凭 。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现在买车险没有纸质保单了吗,买车险,没给保单和标贴,说是电子保单,不用管。谁能解释一下?
- 腊月初一能擦玻璃吗,民间风俗“腊月扫家三不动”,腊月打扫家都有哪些讲究?
- 蔬菜 陶虹,50岁身材似少女,5个易瘦习惯不发胖
- 腊八不能回娘家有什么说法,腊八节不能回娘家吗
- 广州有轨电车怎么买票,有轨电车乘坐方法是不是和地铁一样?如果不一样,怎么乘坐有轨电车?
- 康宝莱细腰片有用吗,胃不好什么时候吃细腰片
- pu皮多久就开裂,pu皮会不会很容易开裂?
- 墙上插座滋滋响有危险吗,一个插头插在插座上滋滋的响,会爆炸吗,我想用手拔下来会不会被电死,我很胆小啊
- 流传千古受恩拜的动物,千难万险不离它,流传千古受恩拜的动物,是指那个生肖?
- 无友不如己者什么意思,无友不如己者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