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藤的功效与作用,海金沙藤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 三 )


海金沙 , 中药名 。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的干燥成熟孢子 。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 , 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 。
中文学名
海金沙
别称
金沙藤、左转藤、竹园荽

植物界

蕨类植物门

蕨纲
快速
导航
性 味
归 经
功 效
主 治
相关配伍
用法用量
禁 忌
炮制方法
生理特性
产 地
相关论述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成熟孢子,植物的藤也可入药 。
性 味
味甘、咸,性寒 。
归 经
归膀胱、小肠经 。
功 效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
主 治
用于热淋,石淋 , 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
相关配伍
1、治诸淋:与海金沙、石苇、滑石、猪苓、泽泻、赤苓、肉桂、白术、芍药、甘草配伍 。(《证治准绳》)
2、治脾胃肿满 , 腹胀如鼓 , 喘不得卧:海金沙同白术、甘草、牵牛为末服 。(《本草纲目》)
3、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蜡面茶半两 , 捣碎 。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下,日二服 。亦可末服 。(《图经本草》)
用法用量
6~15g,包煎 。
禁 忌
肾阴亏虚者慎用 。
炮制方法
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 , 除去藤叶 。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质藤本,长1~5m 。根状茎横走,生黑褐色有节的毛;根须状,黑褐色,坚韧 , 亦被毛 。叶多数 , 对生于茎上的短枝两侧,二型,纸质,连同叶轴和羽轴有疏短毛:营养叶尖三角形,长、宽各10~300px,二回羽状,小羽片掌壮或3裂,宽3~8mm,边缘有不整齐的细钝锯齿 , 孢子叶卵状三角形 , 长、宽各10~500px,多收缩而呈深撕裂状 。夏末 , 小羽片下面边缘生流苏状的孢子囊穗,穗长2~5mm , 黑褐色 , 孢子表面有小疣 。
产 地
主产广东、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福建、陕西等地亦产 。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 , 解热毒瓦斯 。[1]
2、《嘉v本草》:通利小肠 。得栀子、马牙硝、蓬沙,疗伤寒热狂 。或丸或散 。
[2] [3] [4]
参考资料
[1]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年版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版
[3]高学敏.《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7年5月
海金沙是一种多年生的攀缘植物 , 高度多是在1-4m左右,主要的分布区域是在我国的江西、广东、浙江以及江苏等地区 。这种植物的根茎是很细的 , 茎为干草色且具有白色的微毛,小叶为卵状披针形,边缘具有不规则的分裂 。另外,这种植物是没有毒性的 , 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
主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 , 白带 , 肝炎 , 肾炎水肿,咽喉肿痛,痄腮,肠炎,痢疾,皮肤湿疹,带状疱疹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两(鲜者 1~3两);或研末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及根茎(海金沙根)、成熟的抱子(海金沙)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
药理作用
利胆作用
反式-对-香豆酸50mg/kg十二指肠注入 , 对大鼠具有利胆作用,给药后24小时达到最大效应,可持续4-5小时,胆汁平均增加20%,但不增加胆汁中胆红素和胆固醇的浓度,与去氧胆酸相比,其利胆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但起效缓慢 。但克服了去氢胆酸引起的肝劳损和利胆减退不良反应,毒性也较低 。海金沙中的咖啡酸也有利胆保肝作用 。但亦有文献报道海金沙并无利尿作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