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泰达的功效与作用,甘草多糖作为一种天然植物多糖,它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九 )


7、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 , 以水三升 , 煮取一升 , 去渣,温分再服 。
8、甘草治失眠、烦热、心悸:甘草一钱,石菖蒲五分至一钱 。水煎服 。每日一剂,分二次内服 。
9、治痘疮烦渴:粉甘草(炙)、栝楼根等分 。水煎服之 。
10、甘草治妇人脏躁,喜悲伤 , 欲哭,数欠伸: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 , 取三升,温分三服 。亦补脾气 。
11、甘草治婴儿目涩,月内目闭不开,或肿 , 羞明,甚至出血者,名慢肝风:甘草一截,以猪胆汁炙 , 为末,每用米泔调和少许灌之 。
12、甘草治汤火灼疮:甘草煎蜜涂 。
13、治疟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 。共研细末,于发作前二小时取用一分放肚脐上,以胶布或小膏药贴之 。
14、甘草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一瓦楞子五两(煅研细末),甘草一两(研细末) 。混匀,每服2钱,每日3次 。二甘草粉1、0克,鸡蛋壳粉1、5克,曼陀罗叶粉0、05克 。混匀,饭前或痛时服,每服3克,日服三次 。
15、甘草治饮馔中毒 , 中砒毒: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饮无虞 。(《本草蒙筌》) ⒃治铅中毒:生甘草三钱,杏仁(去皮、尖)四钱 。二味煎服,一日两次,可连服三至五天 。
16、甘草伤寒咽痛(少阴症) 。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 , 煮成一升半 。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 。此方名甘草汤 。
17、甘草治热嗽:甘草二两 , 猪胆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 食后薄荷汤下十五丸 。
18、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甘草(炙)四两 , 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 , 麦门冬(去心)半斤 , 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
19、甘草肺热喉痛(有灸热) 。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 。每服五钱,水煎服 。
20、甘草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 。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 。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
甘草性平,味甘 , 归十二经 。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 。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止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 。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 , 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 , 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
甘草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 。后者 , 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 , 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用于气喘咳嗽 。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 。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 。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 。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 。痈疽疮疡 , 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 。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 。若农药、食物中毒 , 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 。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 。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