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慎独,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 二 )


慎微 。 “慎微”不是小器 , 而是不忽视细节 , 是对事物一丝不苟的态度 。 《老子》言:“天下难事 , 必作于易;天下大事 , 必作于细 。 ”很多时候 , 细节决定成败 , 图大者当谨于微 。
慎欲 。 心欲伤神 , 肉欲伤身 。 “欲虽不可尽 , 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 , 求可节也 。 ”我们每个人都做不到完全消除欲望 , 但起码可以节制 , 不受欲望摆布 , 成为欲望的奴隶 。 老子言:“知足不辱 , 知止不殆 , 可以长久 。 ”
慎友 。 “近朱者赤 , 近墨者黑” , 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交友不慎 。 看人不要只看表面 , 要在多观察、多了解的基础上 , 再决定交与不交 。
慎初 。 对于人生 , 忘了初心 , 就等于入了歧路 , 走得越远便越空虚 , 因为那必定都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 对于做人 , 任何事情只要做了第一次 , 便必定有第二次第三次……如果是迈出恶的一步 , 就是走向恶的深渊 。 所以一定要慎初 , 当其时 , 是非善恶 , 就在一念之间 。
慎终 。 老子言:“慎终如始 , 则无败事 。 ”如果能始终如一 , 持之以恒 , 到最后还像开始时那样严格要求自己 , 那么事情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 太多的失败 , 都是败在了最后一段路 。

杨震|慎独,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
本文图片

慎独 , 是一种高贵的修养
慎独 , 需要的是内心的定力 。 定力 , 却是需要修炼的 。
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 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的晚清名臣曾国藩 , 就非常注重“慎独”的修炼 。 他临终时只给子孙留下四条遗训 , 第一条就是“慎独则心安”——如果能做到慎独 , 则内心坦荡 , 心中无愧疚之事 , 人也就可以泰然处之 。 这是自强之道 , 也是修身之本 。
曾国藩还曾在家书中说:“慎独则心安 。 自修之道 , 莫难于养心 , 心既知有善知有恶 , 而不能实用其力 , 以为善去恶 , 则谓之自欺 。 方寸之自欺与否 , 盖他人所不及知 , 而己独知之……”
曾国藩32岁那年 , 给自己订了个日课册 , 规定了自己每天必做的十二件事: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谨言、养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 。 一以贯之 , 坚持下来 。 他正是凭借这种严格的修身成就功名 , 并树立了做人的标杆 。
这为我们指出的 , 就是修炼慎独工夫的最切实可行之法——为自己规定必须遵守的规矩 , 为自己制定必须要做的事情 , 然后坚定遵守、坚持做下去 , 以磨砺自己的心性 , 沉淀自己的修养 , 不因无人监督而放纵和荒废 。
慎独 , 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小事中 , 除了一份高度的警觉之心 , 就是要切实扎实地去做 。 定力 , 就来自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中 。
最大的高贵 , 是内心的定力 。 一个高贵的人 , 是能做得了自己主的人 。

杨震|慎独,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
本文图片

慎独 , 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南宋陆九渊也说:“慎独即不自欺 。 ”慎独之时 , 人主要面对的是自己 , 是与自己的内心赤膊相见 。 能做到慎独的人 , 是战胜了自己的人 。 老子言:“胜人者有力 , 自胜者强 。 ”能自胜 , 才称得上强大;内心强大 , 才是真正的强大 。
这样的人 , 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定和富足 , 面对世间的欲望滚滚 , 命运的荣辱沉浮 , 人生的成败得失 , 守得住自己 , 约得住行为 , 不崩溃 , 不放纵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