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慎独” , 出自《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 恐惧乎其所不闻 。 莫见乎隐 , 莫显乎微 , 故君子慎其独也 。 ”意思是最隐蔽的东西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 , 最微小的东西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 , 有道德的人在独处时 , 也不会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
对“慎独”的通俗理解便是谨慎独处——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的时候 , 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 不做违背良心、表里不一、没有素质的事 。 一句话 , 任何时候都绝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
品悟起来 , 慎独 , 乃是一种君子的人格 , 一种高度自律的素质 , 一种良心的光明坦荡 , 一种高贵的修养 , 一种人生的境界 。
而这 , 就是高贵 。
本文图片
慎独 , 是一种君子的人格
《中庸》说 , 君子慎独 。
《论语》中也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君子 。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先做到了再去说 , 这就是一个君子 。
这句话一语道破君子素养的要诀所在——-知行合一 。 一个可以称为君子的人 , 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 做到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 , 人前人后一个样 。
而这些 , 正是慎独的根本要义 。
所以慎独 , 是一种君子的人格 。 而且是基本人格、第一人格 。
本文图片
慎独 , 是一种良心的坦荡
无论春秋时柳下惠的坐怀不乱 ,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 , 勿以善小而不为” , 元代时许衡的 “梨虽无主 , 我心有主” , 都体现出一种对心中自律的坚守 , 一种良心的坦荡 。
《后汉书》载 , 东汉安帝时 , 荆州刺使杨震赴任途中 , 途径昌邑 , 昌邑县令王密曾受杨震提携之恩 , 为表感谢 , 王密“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 杨震却拒绝接受 , 王密劝道:“暮夜无知者 。 ”杨震说:“天知 , 神知 , 我知 , 子知 。 何谓无知?”王密听后“羞愧而出” 。
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 , 但像杨震这样做人坦荡 , 即使没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遵从自己良心的人 , 却寥寥无几 。
所以 , 慎独就是老老实实面对良知 , 清清白白面对自己 , 坦坦荡荡面对这个世界 , 用一颗干干净净的心 , 换来高贵的人格 。
本文图片
慎独 , 是一种高度自律的素质
说到底 , 慎独就是一种高度的自律 。 自律是人通过对自己情绪和思维的控制 , 来达到主动行动的能力 。 “慎独”的前提是坚定的内心信念和良知 , 是以自己的道德意识为约束力 。 自律的最高层次 , 便是慎独 。
如何做到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慎言 。 “慎言以养其德 , 节食以养其体” , 人在生活中最多的就是说话 , 所以慎言是修养自己的第一步 。 “修己以清心为要 , 涉世以慎言为先” , 慎言还是处世最重要的一方面 ,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 , 恶语伤人六月寒”“祸从口出 , 病从口入” , 慎言与否 , 关乎成败 。
慎行 。 慎行是一种修养和品格 , 反映着内心原则操守的清晰、坚定与否 。 “行谨则能坚其志 , 言谨则能崇其德” , 懂得“慎行”的人 , 必定志存高远 , 脚步踏实 。 世事复杂险恶 , 也需要靠慎行去保证一个安稳周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大寒 等一场雪停,等一朵花开,只要心存热望,寒尽就是春生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 为什么要学会放手?是为了放过自己
- 逆向思维:赚钱就是你要学有用的东西,不要学有道理的东西
- 越是没本事的人,越喜欢炫耀这三样东西
- 人老了,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
- 一个人真正的独立,是从攒钱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