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人在职场,别让执念害了自己

职场如战场 , 自有规则 , 不管是明文公布张贴在墙上的制度 , 还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规则 , 如果你始终无法说服自己随大流 , 只会成为职场上的“另类” 。
这种“执念”有可能会让自己别具一格 , 也极有可能让自己孤注一掷 ,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 令人不胜唏嘘 。
诸葛亮|人在职场,别让执念害了自己
本文图片

01
面对无法实现的“目标” , 不要让执念害了自己 。
步入职场 , 不管你是否愿意 , 都要为目标而奋斗 。
小到做完手头工作 , 大到升职加薪 , 这是普通打工人的目标 。 对于战略家、野心家来说 , 建功立业便是职场的终极目标 。
被誉为“两汉以来无双士 , 三代而后第一人”的诸葛亮 , 被刘备以“三顾茅庐”的礼遇 , 而决定出山 。 他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忠诚勇敢 , 辅佐刘备成就了蜀汉大业 。
面对刘备的临终托孤 , 诸葛亮深知 , 刘备让自己“可也取代刘禅”的交待 , 一如当年 , 邀请自己出山时一样 , 是绝对地信任和期盼 , 他决心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回报 。
原本 , 在三国鼎立中的蜀汉 , 势力单薄 , 连年征战下 , 亟需休养生息 , 一些大臣也不再主张北伐 , 但诸葛亮却有一个执念 , 剑指北方 , 一统中原 。
在北伐之前 , 他给后主刘禅上书《出师表》 , 诉说着刘备于自己的知遇之恩 , 回顾那段创业的峥嵘岁月 , 他用一片忠心 , 洒满腔热血 , 明知北伐难以成功 , 却从未动摇过半分 , 最终 , 病逝于北伐途中 。
这一悲壮的举措背后 , 是诸葛亮对刘备的一份承诺 , 是对两人当年定下的目标的矢志不渝 。 若非有这样的“执念” , 也许历史将会是另一种结局 。
正如《虎啸龙吟》中司马懿的那句感慨:“丞相 , 可真是痴心人 。 ”
人在职场 , 没有目标 , 注定只会浑浑噩噩;坚定目标 , 是成功的唯一捷径 , 但如果不能审时度势 , 适当地调整目标 , 也终会撞得鼻青脸肿 , 甚至前功尽弃 。
诸葛亮|人在职场,别让执念害了自己
本文图片

02
面对上级的欺压 , 不要让执念打乱了自我提升的节奏 。
职场上的竞争 , 不仅来自于平级的同事 , 更来自于上下级 , 尤其是面对无德无才的上级时 , 你越是优秀 , 便越是会遭到打压和排挤 。
此时 , 真正厉害的人 , 懂得远离烂人烂事 , 不让自己深陷上级设置的种种陷阱 , 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 , 实现能力提升大转折 。
在汉武帝时期 , 因讲读经书著名并拜相的大臣公孙弘 , 是个心胸狭窄的人 。 他一方面展现出自己大孝子、大才子、大人物的形象 , 一方面却又嫉妒心 极强 , 生怕被竞争对手比下去 。
当时 , 比他学问好很多的董仲舒也深得汉武帝赏识 , 公孙弘对此怀恨在心 , 便想尽办法将董仲舒从汉武帝身边赶出去 。
于是 , 他多次推荐董仲舒去胶西国任丞相 , 想要借助生性残暴的胶西王刘肥 , 将其杀害 。
对此 , 董仲舒也心知肚明 。 他并没有针尖对麦芒 , 与公孙弘公开叫板 , 而是“老老实实”听从发落 。 到了胶西国之后 , 他更是小心谨慎 , 一年之后 , 便称病请辞 , 从此安心著书立说 , 声名愈加显赫 , 成为公认的一代大儒 。
职场上 , 遇到刻意打压自己的领导 , 千万不要有“与之斗争到底”的执念 。 如同航行在大海上 , 遇到了礁石 , 绕开走了 , 依然是前程万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