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风俗与来历是什么,春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1、春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1、春节的来历:春节是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之一,历史悠久 。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 , 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 与上古原始信仰、择吉日祭祀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上古时代人们以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 , 举行祭祀活动以谢天地神灵、报祖先恩德,祈求来年丰收 。
2、春节的风俗有:春节是中华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 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各民族过春节的风俗各有不同,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过春节会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逛庙会、逛花街、赏花灯、烧烟花等 。

春节的风俗与来历是什么,春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春节的来历与传统习俗是什么?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 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 , 喜庆气氛浓郁 , 内容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 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掼春盛、年例、祈福、逛庙会、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传统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农历的十二月为“腊月”,腊月里的民俗十分丰富 , 自农历十二月初八喝腊八粥往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过小年,然后是扫房、写春联、办年货等,直到除夕夜 。这些传统年俗你知道多少?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由虞舜时期兴起 。春节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与中国现行的公历元旦不同),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岁首、正旦、正月朔日 , 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度岁、庆新岁 。
①春联和年画: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 。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 , 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荼、郁垒驱鬼 。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 。宋代木版年画开始流行,年画的内容也扩大了,至今仍保存下来的《四美图》就是当时的年画 。 春联出现在唐代 。宋代写春联更加流行 。明代贴春联已经普及全国 。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 , 并流传到韩国等地 。春联既表达人们的心愿,又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
②生旺火: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旺相” , 现代民间称为“生旺火”或“点发宝柴” 。古代的庭燎是为了驱邪,或者祭神祭祖 。后来的生旺火已经发展为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 1738年,郎世宁画了一幅《弘历雪景行乐图》 , 表现的正是乾隆皇帝与子女一起过年的情景 。乾隆帝面前就放着一个火盆,一个小皇子正在向火盆中放松柏类的小枝当时称为“烧松盆” 。 现代民间生旺火常常是点燃柴堆或炭堆,火势越旺越好,象征新年全家兴旺 。也有用火盆烧松柏桃杏树枝,合家跨火而过,象征燎去旧灾晦,迎来新气象 。
③爆竹: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 。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 。鸡鸣而起 , 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产生爆裂声 。新年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爆竹 。 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即现代的爆竹、炮仗、鞭炮 。有了火药爆竹,没有竹子的地区也可以放爆竹了 。爆竹于是成为全国性的风俗 。 后来,爆竹本身的喜庆色彩使得人们对于爆竹的象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用喜庆的爆竹迎神 。爆竹本身的爆炸,也是“辞旧迎新”的文化象征符号 。它可以使人更加深切地体验到旧与新的差别 , 使生活更加富于艺术美感 。
④年糕和饺子:年糕,又名粘粘糕,谐音“年年高”,包含着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 。年糕一般用黏性谷物制作 。北方有黄米年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少数民族则有糯米粑粑 。 北方最流行的新年食品是饺子,又名水饺、角子、扁食 。5世纪的时候,“形如弯月”的饺子已经成为民间普遍的春节食品 。宋朝以前把饺子称为“角子”,或“水角儿” 。元代开始有“扁食”的叫法 。明清以来,普遍使用“饺子”一词 。 对于饺子的文化象征意义,一般的解释是:“角子”“饺子”谐音“交子”,即交子时的意思 。就是象征春节的到来 。所以,子时一过人们立刻开始煮水饺,使之成为新年第一顿饭 。更深一层的解释,饺子也包含了美食的意思 。古代缺乏肉食,包了肉馅的饺子自然是上好食物,民间谚语“好吃不过饺子”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 。春节时吃上饺子,当然是希望来年有更多的好食物 。
⑤朝正和拜年:古代国家礼仪中的朝正、团拜和民间百姓之间的团拜、拜年是新年期间强化社会关系、亲情关系的重要活动 。 朝正,也称“贺正”、“元会”,指大臣在新年向皇帝拜贺 。周代每逢新年,诸侯要向周天子“朝正”,即朝贺新年 。古代士大夫也有用名帖代替亲自上门拜年的习俗,一般视为中国贺年卡的起源 , 现代贺年卡的使用遍及各个阶层 。 在家庭内,晚辈清晨起床首先向长辈叩头,并祝愿长辈健康长寿 。然后,依次到各个亲戚朋友家向长辈拜年 。而长辈则给拜年者压岁钱,祝愿他健康成长 。朋友之间也互相上门拜年 。如果亲戚朋友多,则拜年活动一直持续很多天 。 春节的各项活动是从家庭内部,逐步扩大到亲戚之间 , 和整个社会的 。除夕守岁,初一向父母拜年,然后出门给亲戚拜年 。再次,向朋友拜年 。再后,人们开始逛庙会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则男女老少一同上街,赏灯、看狂欢游行——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秧歌等 。所以,春节是一个渗透到社会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次的民族节日 。
⑥压岁钱(这“钱”不是钱):旧时,祭祀完祖先,举行完迎接诸神下凡典仪后,阖家要一起“辞年”,小辈要给长辈叩头拜年祝长辈长寿、大福、大顺 , 长辈要给小辈红包 , 即“压岁钱”,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 。 压岁钱古时称“压祟钱”、“压胜钱”,其最早出现在汉代 。压祟钱并非是在市面流通的钱币,而是一种铸成钱币形状的玩赏物,有避邪压魔的寓意,压祟钱原为以红绒绳编起四枚方孔制钱成“方胜”(八宝吉祥图案之一),下垂流苏 。那时的一些压岁钱上,正面多铸有“长命百岁”、“去秧除凶”、“万岁千秋”等吉祥语,其背面多是龙凤、龟蛇、双鱼等祥瑞图案 。 压岁钱是过大年时的风俗,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如今虽然货币更迭,但长辈给小辈压岁钱之民俗依旧在过年之时传承着,其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 , 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 。
⑦祭祖: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过年祭祖,既是对祖先的一个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 。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老的内容之一 。《尚书?舜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意为:舜帝在正月初一到祖庙里祭祀祖先 。 祭祖一般在年三十,一般百姓人家在扫房子、净庭院、易门神、换桃符、贴春联之后,或举家去给祖先上坟祭拜,或把先祖的遗像挂在中堂正壁墙上 , 摆上祭品 , 点上香烛 , 让后辈祭拜 。各地祭祖形式虽不尽相同 , 但“祭祖祈福”的含义大致一样 。
⑧拜年:抱拳要“左抱右”:“拜年”泛指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间的相互拜访,而早年间过春节的拜年之礼有“拜年”和“贺年”之分 。 “拜年”是晚辈向长辈叩头施礼,而“贺年”则是平辈之间相互道新年之禧 。无论是“拜年”还是“贺年”,所表达的均是祝贺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 从传统拜年的礼仪上说,有几种固定“程式” 。 一是叩拜,即晚辈给长辈跪拜磕头,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都要行叩首大礼 。 二是躬身作揖,先双手抱拳前举 , 然后用左手握右手 , 俗称“吉拜” 。行礼时 , 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 。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 。 三是抱拳拱手,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 , 松紧适度 , 拱手 , 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 , 不宜过烈、过高 。这种礼仪多是平辈间的拜年 。
⑨鞭打春牛:打的是泥牛:“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鞭牛过后,小牛童还将泥牛肚子里的五谷杂粮分发给现场居民,寓意丰收、和谐 。 牛是春耕的主力,民俗专家介绍,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每到这时,民间就有迎春、鞭春、咬春的习俗 , 鞭牛是为了“提醒”牛 , 春天来了,该开始耕田了 。牛和人类是朋友,人们舍不得鞭打真牛,就用泥或纸造个假牛,用柳条鞭打,把真牛牵过来看 。 在过去,泥牛肚子里会放着五谷杂粮,鞭牛过后 , 居民就捡拾地上的五谷,泥牛则被居民“瓜分”,拿回家埋在土地里,象征五谷丰登 。
春节的风俗与来历是什么,春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1、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 ,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 , 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 , 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 , 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 , 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 , 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2、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 , 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 , 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 , 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 , 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 , 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 , 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 , 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
春节的风俗与来历是什么,春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 : 熬年守岁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 。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 。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
开启分步阅读模式
操作方法
01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 , 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 , 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 , 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 , 元宵佳节把灯观 , 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 , 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 。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 , 尚难确定 。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
相传古代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到人类的聚集地来一次,年会吞食牲畜伤害人们 。人们把年每来一次称为一年 , 后来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亮光和响声,于是人们就将红纸贴在门前,用火烧竹子来驱赶年 。之后这个风俗就广泛流传,成为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春节的风俗与来历是什么,春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春节来历和习俗春节的来历:
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 , 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 , 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
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风俗与来历是什么,春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1、扫尘 。“腊月二十四 , 掸尘扫房子”,这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 ,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的窗花,它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已到” 。
4、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 , 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 , 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
5、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用爆竹声除旧迎新 。
6、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