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分冬夏至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1、什么时候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公历每年的3月20日~3月21日之间) , 夏至(公历每年的6月21日~6月22日之间),秋分(公历每年的9月23日~9月24日之间),冬至(公历12月21日~12月23日之间) 。
2022年春分时间:
阳历时刻:2022年3月20日 23:33:15 阴历日期:二月(小) 十八 星期日
2022年夏至时间:
阳历时刻:2022年6月21日 17:13:40 阴历日期:五月(大) 廿三 星期二
2022年秋分时间:
阳历时刻:2022年9月23日 9:03:31 阴历日期:八月(大) 廿八 星期五
2022年冬至时间:
阳历时刻:2022年12月22日 5:48:01 阴历日期:冬月(小) 廿九 星期四
春分(公历每年的3月20日~3月21日之间) , 夏至(公历每年的6月21日~6月22日之间) , 秋分(公历每年的9月23日~9月24日之间) , 冬至(公历12月21日~12月23日之间) 。2022年春分时间:阳历时刻:2022年3月20日 23:33:15 阴历日期:二月(小) 十八 星期日2022年夏至时间:阳历时刻:2022年6月21日 17:13:40 阴历日期:五月(大) 廿三 星期二2022年秋分时间:阳历时刻:2022年9月23日 9:03:31 阴历日期:八月(大) 廿八 星期五2022年冬至时间:阳历时刻:2022年12月22日 5:48:01 阴历日期:冬月(小) 廿九 星期四

春秋分冬夏至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分别是几月几号?春分即3月21日的时候 , 太阳直射赤道;
夏至即6月22日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
秋分即9月23日的时候,太阳直射赤道;
冬至即12月22日的时候 ,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 。
拓展资料: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日 , 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 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在时间周期上是指太阳位于黄经 0°和15°之间的位置,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 。但在实务上通常特指太阳真正位于黄经0°的那天:3月20日或3月21日 。春分日这天世界各地日出日落时间均为6点 。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夏至日那天 , 整个地球上除南极点和南极圈内的极夜地区外,所有地点的日出方向都是从东北方开始的,在西北方落下 。
以北京为例,夏至这一天凌晨2:42天就开始蒙蒙亮了,4:45日出;晚上19:46日落,21:49天才完全黑下来 。如果继续往北旅行,黑夜会进一步缩短,在北欧的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奥斯陆这样的城市,子夜的天空还很明亮 , 可以在夜空下看书 。当到达北纬66.4°以北的地区时就能见到我们认为是奇景的半夜的太阳,那里的人们可以享受24小时的日光浴 。
在夏至前后,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慢,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北半球的时间比在南半球长8天,因此北半球的夏天要稍稍漫长一些 。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 。“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 。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
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或农历十一月十五(满月)前后共30天范围内之1天 。此日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北半球极夜,南半球极昼,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 。
每年的12月21、22日或23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即南纬23°26′),南半球各地昼最长 , 夜最短 。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黑夜越短 ,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则完全相反 。
地球上距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 。相比之下,此时南半球比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 。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所以在短时间内气温继续降低 。一般北半球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
参考资料:春分日-百度百科
夏至日-百度百科
秋分日-百度百科
冬至日-百度百科
春秋分冬夏至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和时间春分 , 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二十四节气之一 , 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左右 。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
秋分 ,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 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 。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 , 直射地球赤道 , 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 。
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人们还会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在现存文字记述中的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最早在汉代 。
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冬季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农历十一月 , 所以说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 , 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 , 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 , 官方例行放假 , 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 , 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
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 。冬节盛于唐宋 。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明、清两代的冬至日,皇帝要举行祭天大典,谓“冬至郊天” 。
春分(公历每年的3月20日~3月21日之间),夏至(公历每年的6月21日~6月22日之间),秋分(公历每年的9月23日~9月24日之间) , 冬至(公历12月21日~12月23日之间) 。
春分
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 , 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 。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 。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即一天中白昼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 。故春分也称升分 。
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 , 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 , 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
秋分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
冬至
冬至(公历12月21-23日交节),斗指子,寒冷的冬天来临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其中一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 , 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
春分每年3月19日或20日或21日或22日 。夏至每年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 。秋分每年9月22或23或24日 。冬至每年公历12月21或22或23日 。
1、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四个节气 。“春分者 , 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 。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 。
2、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从正东偏北(艮位)开始 , 经南、西、北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
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 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 。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
4、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 , 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 。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21日,夏至是 , 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秋分,农历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3或24日 。冬至是每年公历12月21或22或23日 。冬至 , 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 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 , 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 。“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 。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的意思 。
秋分时节 , 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 , 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 。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 , 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左右 。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 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 。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 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 。
冬至 , 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 , 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人们还会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 , 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
春秋分冬夏至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求春秋分,冬夏至的时间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冬至—12/22 。
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 。这时节,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
夏至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 , 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天地是生命的根本 , 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此外,民间还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补”等习俗 。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 ,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
上古时代确立节气依据“斗转星移”(斗柄指向),现行确立节气依据“太阳周年视运动”(黄经度数);两种确立方法虽然不同 , 其实造成斗转星移的原因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因此两种方法的交节时间基本相符 。
如果在北半球:3月19日,或20日 , 或21日,春分—-当太阳直射在赤道并开始向北回归线移动时,就是每年的3月20日,是为中国农历的春分;
6月21日或22日,夏至—-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并开始向赤道回归时,就是每年6月21日,是为中国农历的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进入盛夏;
9月22日或23日,秋分—-当太阳从北回归线回归 , 直射赤道,并向南回归线移动时,就是每年的9月23日,是为中国农历的秋分,北半球因为太阳照射时间变短,照射角度越来越大,逐渐转凉;
12月21日 , 或22日,或23日,冬至—-当太阳到达其最南端的直射点–南回归线时,就是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是为中国农历的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日照最短的一天,天气变得寒冷 。
在南半球刚好相反!
每年的春秋分和冬夏至其实都是一个可以准确到分钟甚至秒的时间,那一刻,太阳直射点分别在赤道或者回归线上.这个时间每年略有不同.高一地理教材上写的是12月22日、6月22日、3月21日、9月23日前后,语言还是很准确的.
3月2112月21
【春秋分冬夏至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3月21日
春秋分冬夏至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各是什么时间?春分(公历每年的3月20日~3月21日之间) , 夏至(公历每年的6月21日~6月22日之间),秋分(公历每年的9月23日~9月24日之间),冬至(公历12月21日~12月23日之间) 。
春分
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 。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 。春分过后 , 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即一天中白昼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 , 即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 。故春分也称升分 。
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 , 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 , 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
秋分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 ,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 , 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
冬至
冬至(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 斗指子,寒冷的冬天来临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其中一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 , 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