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贴对联的风俗与讲究是怎么样的?贴对联的风俗与讲究:
1、左右联不能贴错,首先根据格律来贴,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仄声字,仄声就是声调中的第三声、四声;下联则是平声字,平声字是声调中的第一声、二声 。
2、贴春联的时间应该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 。
3、贴春联讲究单数 , 可以贴福字、招财进宝等 。
4、福字不可随意贴,不是都要倒着贴 , 大门上的福字要正贴,衣柜等小门则可以倒着贴 。
春联的意义:
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 。
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 。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 , 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贴对联由来和风俗是什么?贴对联由来和风俗如下:
1、贴对联由来
春联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来 。桃符起源很早,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可见,最初的桃符是用来驱除鬼怪的,也就是所谓的镇鬼灵符 。后来,人们便延续了这种风俗 。
桃符开始演变成春联,源起于五代十国时期 。据史书中的记载 , 后蜀主孟昶曾经令学士张逊在桃木板上题词 。张逊写完后,蜀主一看,不对仗,便提笔写道:“新年纳余庆 , 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联” 。
2、风俗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 , 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 , 内容最全 。神灵前贴春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 。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春联贴的场所也有所讲究:“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 , 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
张贴在大门、中门及窗户两侧的红色春联为对联 。有的人会自己动手写对联,不过当前大多数还是用买的 。
对联上下连的区分方法
一、上下同仄收尾,如春联“一顺百顺事事顺,千好万好年年好”,把握语境才能区分上下联 。
二、上下同平收尾 , 如春联“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 。池中莲藕,握红拳打谁”,弄明白语序才能区分上下联 。
三、上平下仄收尾春联“妹妹我思之,哥哥你错了” , 弄明白联语逻辑关系才能区分上下联 。
四、上仄下平收尾春联“祖国山河壮,神州景物新”,这是上仄下平收尾对联,但这种对联区分上下联不能单靠平仄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贴对联有什么讲究贴对联有什么讲究吗?首先要分清上下联 。正规的对联,只要看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即可 。尾字为平声(一二声)为下联 , 尾字为仄声(三四声)为下联 。其次,对联沿用古老的书写方式,所以贴的时候右侧为上,贴上联;左侧为下,贴下联 。最后,要注意词句的含义,要与贴的地方贴切 。对于城里人,没有那么多房舍,一般只贴一两副对联,不会出什么问题 。
写春联有什么基本要求,贴春联有什么讲究?古人对春联的内容和形式颇有研究 。因为春联的格式起源于我国的古典诗词,因而最初的春联要求象律诗一样讲究严格的字句相等与平仄对仗,即上下联的每个字都应要求其声调呈阴阳平仄相对,再配以具有章法技巧的书法墨写,所以古代文人视春联为一种既高深又典雅的艺术创作 。
然而对联发展到今天,随着白话文和大众文化的普及,现在人们已不太注重古人所奉行的那种严格的律诗般的字句对仗原则,但一副象样的对联至少应在选字用词上讲求对等,即字数与词类应求相对 。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应求上下联中的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等词组相对等排列有序,而在声调上至少应求每个上下联的最末一字平仄相对 。如一般上联末字为仄声(即汉语拼音第三,四声),则下联末字应为平声(即汉语拼音第一,二声) 。这应该是创作对联的最起码的要求,否则就不称其为对联了,至少是不规范的联 。转摘自莫斯科华人报社 春节话春联 郑少锋
贴对联是有讲究的,千万别贴错了新房子空着不住也要贴对联的,但是不用人都去的,这个没影响的,是有这么个说法来着,不过你那房子不是没住过人么 , 就自己去贴个对联表示是有主的房子就好了,结婚时结婚新年是新年对联还是要换的 。
过年贴对联有什么讲究吗?要怎么区分上下联呢?对联的格律
对联很讲究格律 , 下面我们看看对联格律的要求 。
一、字数相等
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
二、句式一致
指的是句子的节奏形式 。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当,比如:
学问藏今古
文明播东西
上下联都是“二一二式”
春 联
春节贴春联,将春联的上下联贴颠倒的大有人在,那么,怎样排列上下联的顺序呢?
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 。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 。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 。
其次是区分春联的上下联 。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一是按音调平仄分 。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 。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二是按因果关系分 。“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三是按时间先后分 。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四是按空间范围分 。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 。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 。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谢谢、、、
贴对联要讲究什么规矩吗?(一)对联的起源 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时期,当时的人们过年的时候有在门边贴桃符的习俗 。桃符是一种画有神像的桃木板,贴这种板被认为有避邪的作用 。有一次过年,蜀主孟昶忽发奇想在桃木上题了字 。这便是最早的对联: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孟昶不仅自己写,还命令下属写,后来这种形式推广了 , 就演变成了春节贴对联习俗 。春节贴对联,别的节日也可以贴,各种节日有各种名目的对联 。例如:办婚事贴的对联叫婚联;为老人祝寿的对联叫寿联;恭贺各类喜事叫贺联;办丧事也挂对联,这叫挽联;等等 。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对联,千万不要搞错 。以前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喜欢附庸风雅 。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 。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 天增日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写出来贴在大门上 。帐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 。于是,让帐房先生把上联改为: 天增日月妈增寿; 老地主看了很得意 。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 。他又叫帐房先生把下联改为: 春满乾坤爹满门 。帐房先生听了 , 真有点哭笑不得,惊讶地问:东家 , 这么改可不行呀!老地主一本正经地说:你懂个屁!'爹'对'妈'不是十分工整吗? 你看,老地主不懂对联闹出了笑话了 , 我们不懂一点对联知识也可能闹出一些笑话来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还是来学一点对联知识吧 。其实,对联并不是某人一提倡它就发展起来的 , 而是有它出现的基础的 。在我国的歌谣、谚语、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对偶句,比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 东汉末年就开始出现对联了 。唐代由于律诗的盛行,门联已比较普遍 。宋、元两代是对联的发展时期,明清是对联的繁盛时期 。(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 对联是从古代诗词、骈文中衍变尔来的,俗称对子,雅称楹联 。对联是对偶句,但是对偶句不一定是对联,只有这组对偶句意义比较完整,可以独立运用,可以张贴才可称为对联 。(二)对联的格律 对联很讲究格律 , 下面我们看看对联格律的要求 。一、字数相等 上下联字数不限 , 但必须相等 二、句式一致 指的是句子的节奏形式 。上下联相对的句子 , 节奏形式应当相当,比如: 学问藏今古 文明播东西 上下联都是“二一二式” 三、词性相当 或者说词类 , 在上下联对应的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 。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 。“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 。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 , 大惊失色 。为难之余 , 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 。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 。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 。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 。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 。阅卷教师……>>
可以为别人家贴对联吗?有何讲究可以啊
请问春节对联什么时候贴有讲究吗?按照我们中国的古代流传下来的风俗 , 对联的读法是从右向左读法的,是沿用了我国古时的读书方向 。一直至今,所以你这副对联应该是贺佳节万事如意贴在门口的右边 。迎新春百业兴隆贴在左边 。中国民间的房屋建设大门口都是以坐西向东为主,我以上所说的左边就是南方向 。
标准的贴法是这样的:
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
上联的特点是最后两个字(现在最后一个字也可以)是三声或四声(古代叫仄声)
下联的特点是最后两个字(现在最后一个字也可以是一声或二声(古代叫平声)
所以 贺佳节万事如意 在右
迎新春百业兴隆 在左
春节对联什么时候贴有讲究吗春节贴对联,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大的讲究 。只要在大年初一早上看到新对联就可以 。
最早贴对联要在大春的头一天晚上要贴‘迎春’对联 。现在只要在年三十这天全部被好对联 , 贴好 , 年初一早晨,喜迎新年就好 。
贴对联的顺序 贴对联的注意事项这里按脸背对着大门时的时候来说左右 。上下联之分: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四声,比如“新年纳余庆”;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一般为一二声,,比如“佳节号长春” 。对联贴法:这要从古时候崇尚的方位说起 。我们中国古代多以“左”为大位 。所以对联的上联应当在“左”边 。这里指的左边,是指背对门脸的时候,以对联自己的位置为标准 。如果以看对联人的位置为标准,即面对门脸的时候 , 就是右边 。这里以对联为方向暂称 。你看 。明清时期建成的北京故宫、颐和园的所有对联(门联、柱联、窗联)都是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 。全国许多名山大寺、名胜古迹、庵庙道观等处的对联也是如此 。以“左”为大位的传统一直沿用至今 。就是现在各级重大会议上领导者的座次安排也是以从左至右为序的(报纸上所标方位的“左”“右”是以读者为观点的) 。我们现在贴对联也应该遵循这个顺序: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 。这里所说的上联联语中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比如“新年纳余庆 , 佳节号长春”中的“新年纳余庆”是上联,“佳节号长春”是下联 。有个别用从诗词、文章中摘出来的对偶句子作对联的,平仄也有例外 。比如江西南昌市滕王阁里有一副 *** 生前手书的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下联的位置就不同: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是上联,而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却作下联 。这副联句是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一副对偶句 。可能是别人从 *** 通篇手书中摘出作联的 , 也可能是 *** 自己从王勃名篇中摘来作联的 。另当别论 。但是,同样在滕王阁,还有其他所有对联都是以古时的“左”为大位的 。其实,过去人写东西 , 先右后左,也是这个意思 。从书自己的方向来看,是从左到右的 。反映了古代人的哲学和道德观念 。所以按面对大门方向来看,上联要在右边 。看横批:现在许多人已经不遵造过去的书写方式了,也有从左向右书写的 。所以 , 主要看横联 。从面对大门的方向看:如果横联是从左向右的现代写法 。对联也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如果横联是从右向左的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补充:首先说一说什么是对联?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对句、联对等 , 由两个互相对偶的句子组成:上联(出句)和下联(对句) 。其要求是既“对”又“联” 。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一致和平仄相谐都是“对” , “联”就是要内容相关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互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贯通、呼应 , 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了解了对联的以后,我们看看对联应当怎么贴呢?大年初一吃过早饭,我便和孩子一起贴春联 , 孩子问我怎么贴?我说,先分出上下联,然后上联在左,下联在右 , 孩子又问,上下联怎么分?我说,两个直联中,最后一个字读音为三四声(即仄声)的那联为上联,读一二声(即平声)的那联为下联,就在我这样对孩子说的时候 , 对门和楼下的两户邻居也在贴对联,我们贴好后 , 因为还要给单元楼的楼门再贴对联,我下楼路过楼下这一层时,他们还没有贴完,楼下的两户中,东家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是从左向右写的,和我说的刚好相反 , 西家正好和我家贴切的是一样的,不过我们三家的横联(也叫横批)都是从左向右书写的 。那么究竟应如何贴才比较妥当呢?大部分人家又是怎么贴的呢?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初一和初二这两天走在街上我注意看了一下,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我发现,横批都是从左向右写的(未发现从右向左写的),而占比例大一些的还是两直联中,上联在左的为多数 , 而上联在右的虽不是多数但也不少 。那么究竟该如何贴才比较合适……>>
贴春联有讲究、左右哪边大你知道吗?一般对联是仄起平收,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三四声)揣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二声) 。上联居左、下联居右,此左右是门的左右,即你站在门前 , 背对门时的左右 。还有,横批也是对应上下联的,即横批的第一字靠近上联,望采纳!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贴对联的风俗与讲究是什么?一、禁忌一:左右联勿贴错
在张贴春联时 , 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 。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 。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 , 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
二、禁忌二:贴春联的时间
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 。
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 , 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
【贴对联的习俗,贴对联的风俗与讲究是怎么样的?】三、禁忌三:单数才吉利
在大门贴春联 , 记的要贴单数,单数象征吉祥 。还有,家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等,因为古代,只有怡红院会在门口贴「春」字 。
四、禁忌四:福字不可随意贴
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不是都要倒着贴 。
扩展资料:
“春联”一词的出现,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 , 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 , 来迎接新春 。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 , 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 , 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
过了一段时间 , 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 , 要每天焚香供奉 。”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 。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 。
1、贴对联时应看横批的书写顺序,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 , 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 。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 。
2、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现代汉语的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现代汉语的一声、二声)结尾 。
3、一般情况下 , 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
4、大门的“福”字必须正着贴,寓意开门迎福、吉祥临门 。如把大门的“福”字倒着贴的话,就把福气倒到门外,跑到别人家里去了 。
扩展资料
严格来说,不拘平仄的对联是不存在的 , 有些对联看起来不合律,其实是走平仄自然化的路线 。下面谈的是诗钟,折枝诗一类对联的写作要求 。因为诗种,折枝诗 和对联区别不大 , 所以以下亦称对联 。
五要
1、一要有针对性 。
比方说,眼前是一座楼阁,你就得从楼阁方面去考虑,并对它的历史情况、地理环境及其突出的、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一翻了解 。
2、二要立意新颖 。
也就是说,要不落俗套 。人家讲过千百遍的东西,用得旧了的话语,你再去重复,毫无自己的创见 , 就叫落俗套 。
3、三要反映时代精神 。
时代精神,指的是一个时代的思想面貌 。不同时代,其思想面貌各不相同 。封建社会的儒、释、道,反帝反封建时期的民主思想,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精神和道德风尚,对生活在这些时代的作者都不能不发生影响,而在他们所写的对联中,也不能不反映出来
4、四要情词贴切 。
贴切,就是恰到好处 。马子华先生在《对联漫谈》一文中说:歌颂英雄的要“沉雄” , 品评人事的要“端庄”,室内悬挂的要“清雅” , 赠送友人的要“精巧”,表示意见的要“婉曲”,追念死者的要“悱恻”,描景状物的要“藻丽” 。
5、五要符合对联的体式 。
对联的写作,还要符合对联的体式 。这些年来的情况是,对表现时代精神一般都比较注意,而对联体式特点,却比较普遍地忽视了 。
春节贴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在春节期间贴的对联 , 称之为春联 。春联 , 也叫"门对"、"春贴"、"对子",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 。
贴春联的讲究:
1、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
一副春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 , 横批大家都明白,可如何区分上下联?王家安说:“关键秘诀在春联的最后一个字 。根据格律规定 , 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结尾 。”在之前本报推出的“嘉南说春联”专栏中 。
2、上联贴在面对门右手
下一步就该贴春联了 。王家安说 , 根据古人习俗,上联要贴在上方位 。就是当面对家门时,上联贴在你的右手方向 , 下联反之 。
至于横批,按前人习俗,最好是从右往左书写,但现在也有从左往右书写的,也已约定俗成,怎么都好,只要贴在门框上方,与上下联位置左右对比居中即可 。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不是都要倒着贴 。
扩展资料:
贴春联的禁忌:
1、选门神 , 过新年贴门神讲究的是讨个吉祥 。现在市场上最流行的门神,有将军、招财童子、福神、天仙四大类 。这要根据家庭的情况来选择 。
假如家是做生意做贸易的,可以用招财童子、赐福天官,也有刘海戏金蟾、五路财神、关羽等 。
假如家里是上班做官走仕途的,最好选择福神、文官门神 , 比如海瑞、包青天,还有福禄寿喜、(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等象征官廉清正、平安吉祥、步步高升的 。
2、敬门神 。比较讲究的人家,会在门两边点上两盏灯 , 表示出入光明,也象征是门神的两只眼睛,达到吉祥平安的功效,在除夕晚上和初一五更,在门前摆上供品 , 然后焚香烧纸供奉门神 。
1、上下联
从平仄上区分,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
2、贴横批
古人书写顺序是从右至左,现在很多横批人已经不按过去的书写方式了,也有从左向右书写的 。所以,主要看横联 。从面对大门的方向看:如果正规的话应该按照古代的写法!即从右往左书写!
3、上下联
贴对联的位置,面对大门右手边贴上联 , 左手边贴下联,这是最传统的贴法 。
扩展资料
“春联”一词的出现 , 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 , 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 , 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 , 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 , 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贴对联的习俗是什么?1、左右联不能贴错,首先根据格律来贴 , 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仄声字,仄声就是声调中的第三声、四声;下联则是平声字 , 平声字是声调中的第一声、二声 。
2、贴春联的时间应该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 。
3、贴春联讲究单数,可以贴福字、招财进宝等 。
4、福字不可随意贴,不是都要倒着贴 , 大门上的福字要正贴,衣柜等小门则可以倒着贴 。
5、贴对联还有其他的讲究 , 例如可以根据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或者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 , 时间在后为下联 。
例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旧岁”就是上联,“新春”则是下联 。最后是贴春联的位置在面对大门时 , 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舞狮的由来有哪些,舞狮的由来
- 黄瓜是绿色的为什么叫黄瓜,黄瓜是绿色的,为什么要叫黄瓜呢?
- 最好喝的茶叶,茶叶哪个牌子的最好喝
- 嘉节号长春上一句是什么,“佳节号长春”的上联和来历
- 姑姑的男朋友应该叫什么,姑的老公应该怎么叫
- 李密怎么死的,瓦岗寨李密是怎么死的
- 翻山越岭的动物,翻山越岭的动物
- 快递四通一达中四通指的是哪四通,快递四通是指哪四通
- 过期的花生油没有开封,还可以用吗,过期的花生油没有开封还可以用吗?
- 椿象爬过的衣服能穿吗,被千足虫爬过的衣服能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