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不好惹的人,很爽( 三 )


所以 , 他们尽可能表现出慷慨、助人、大度、无私、懂事的一面 , 不惜委屈自己 。 明明心里一万个不愿意 , 但话到嘴巴又变成“好的” 。
原生家庭的影响心理学家阿德勒有句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往往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讲的就是一个女孩被原生家庭摧毁的故事 。
因父母更偏爱残疾的妹妹 , 松子在家里时常被忽视 。 一次扮鬼脸获得了父亲的微笑 , 这让她像发现了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 , 从此在家里成了一个卖力的演员 , 不断地通过扮鬼脸来换取父母的关注 。
这种极度缺爱的成长经历也造成了女主长大后的悲剧人生 , 令其在一味讨好他人的路上越陷越深 , 最终步入深渊 。
实际上 , 很多的讨好型人格都是来源于童年时的成长经历 , 父母的控制欲太强 , 要求过于严苛 , 缺少无条件的关爱 , 遭遇过同学孤立、排挤等校园霸凌 , 这些都会让一个人变得习惯性讨好 。
对于不少人来说 , 讨好是一种求生姿态 , 笑是一种保护色 。
拒绝讨好 , 活出真实
脉脉上经常有这样的求助帖:我就是那种职场老好人 , 讨好型人格 , 真是太累了 , 到底该怎么去改善呢?

做个不好惹的人,很爽
文章图片
对此 , 我们有两点小建议 。
重塑认知 , 建立「好人」的边界有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作为职场新人 , 老板不喜欢我 , 到底要不要辞职?
蔡康永认为不要辞职 , 因为人生有很多东西是辞不掉的 , 比如不被老师喜欢 , 你难道就要退学吗?你不被这个世界喜欢 , 就要去死吗?靠着喜欢与不喜欢来决定你要不要离开 , 这不太理智 。
其中有番话很值得思考:
我们这个被别人喜欢的需求 , 到底要扩张到什么程度 , 我们才放心?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喜欢 , 被人讨厌时就会感到没有安全感 , 可是喜欢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喜欢只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而已 。 很多时候 , 被人喜欢不是对方发给你的 , 而是自己解释出来的 , 所以当你觉得世界充满恶意的时候 , 不被人喜欢的时候 , 不要选择离开 , 而是应该选择问问自己「被人喜欢有那么重要」吗?
换句话说 , 其实就是要重塑思维认知 , 告诉自己不被人喜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 人生有比让别人喜欢自己更重要的事 。
有了这样的认知打底 , 往往就能有敢于拒绝的勇气 , 并建立「好人」的边界 , 知道什么是好人 , 什么是烂好人 。
勇敢地跨出拒绝的第一步在《女心理师》中 , 杨紫饰演的心理师贺顿给小莫支招 , 当有同事再找你帮忙 , 提一些让你不舒服的过分要求时 , 你需要做的就是有技术的婉拒 。

做个不好惹的人,很爽
文章图片
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是缺乏幸福的能力 , 而是勇气 。
当我们变得有棱有角 , 有勇气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 , 往往就能真正收获幸福 , 活出最真实自然、最舒服的自己 。
微博上这两天有个热搜:#超7成90后不等领导下班就先走# 。

做个不好惹的人,很爽
文章图片
如今 , 越来越多的年轻职场人开始觉醒 , 不再一味地讨好、默默承受 , 这股风气正在向职场的各个角落蔓延 , 希望刮得更猛烈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