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人谁写的诗最风流,最潇洒,最有内涵?一、唐代刘禹锡 , 人呼之诗豪,不论边塞诗还是怀古诗都旷古烁今,其《出塞》一诗乃大唐七绝之首;《游玄都观》讽刺了皇帝和弄臣,因而别远谪,获赦以后再写《再游玄都观》,继续讽刺 , 不改初衷;《竹枝词》写民调小曲,别有风味,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句……
二、刘禹锡主要诗作
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 其中《竹枝》(六)中“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句为著名的双关语,足见诗人之匠心独具 。其诗结有《刘宾客集》 。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 ,
堤下连樯堤上楼 。
日暮行人争渡急,
桨声幽轧满中流 。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霄 。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
望洞庭
【古代拜师发蒙是几岁,古代诗人谁写的诗最风流,最潇洒,最有内涵?】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
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
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 ,
白盐山下蜀江清 。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莫上动乡情 。
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滩,
此中道路古来难 。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
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 。
银钏金钗来负水,
长刀短笠去烧畲 。
竹枝
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 。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
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 ,
清猿啼在最高枝 。
个里愁人肠自断,
由来不是此声悲 。
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
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
巴人能唱本乡歌 。
今朝北客思归去,
回入纥那披绿罗 。
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
瀼西春水縠纹生 。
桥东桥西好杨柳 ,
人来人去唱歌行 。
竹枝
两岸山花似雪开,
家家春酒满银杯 。
昭君坊中多女伴 ,
永安宫外踏青来 。
竹枝
城西门外滟澦堆,
年年波浪不能摧 。
懊恼人心不如石,
少时东去复西来 。
竹枝
日出三竿春雾消,
江头蜀客驻兰桡 。
凭寄狂夫书一纸 ,
住在成都万里桥 。
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
花落子城二千岁 。
海风吹折最繁枝 ,
跪捧琼盘献天帝 。
步虚词
华表千年一鹤归,
凝丹为顶雪为衣 。
星星仙语人听尽,
却向五云翻翅飞 。
抛球乐
五色绣团圆 ,
登君玳瑁筵 。
最宜红烛下 ,
偏称落花前 。
上客如先起,
应须赠一船 。
抛球乐
春早见花枝,
朝朝恨发迟 。
及看花落后,
却忆未开时 。
幸有抛球乐,
一杯君莫辞 。
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 ,
竹枝无限情 。
同郎一回顾,
听唱纥那声 。
纥那曲
踏曲兴无穷,
调同辞不同 。
愿郎千万寿,
长作主人翁 。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 ,
头高数丈触山回 。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
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
前波未灭后波生 。
令人忽忆潇湘渚 ,
回唱迎神三两声 。
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
碧流轻浅见琼沙 。
无端陌上狂风急,
惊起鸳鸯出浪花 。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寒沙始到金 。
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
清淮晓色鸭头春 。
君看渡口淘沙处,
渡却人间多少人 。
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 ,
春风吹浪正淘沙 。
女郎剪下鸳鸯锦,
将向中流定晚霞 。
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
美人首饰侯王?。?
尽是沙中浪底来 。
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颭沙 ,
青楼春望日将斜 。
衔泥燕子争归舍,
独自狂夫不忆家 。
杨柳枝
塞北梅花羌笛吹,
淮南桂树小山词 。
请君莫奏前朝曲,
听唱新翻杨柳枝 。
杨柳枝
御陌青门拂地垂,
千条金缕万条丝 。
如今绾作同心结,
将赠行人知不知 。
杨柳枝
轻盈袅娜占年华 ,
舞榭妆楼处处遮 。
春尽絮飞留不得,
随风好去落人家 。
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草时,
相逢何处不依依 。
桃红李白皆夸好,
须得垂杨相发挥 。
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 ,
行人挥袂日西时 。
长安陌上无穷树,
唯有垂杨管别离 。
杨柳枝
扬子江头烟景迷,
隋家宫树拂金堤 。
嵯峨犹有当时色,
半蘸波中水鸟栖 。
杨柳枝
迎得春光先到来,
轻黄浅绿映楼台 。
只缘袅娜多情思,
更被春风长挫摧 。
杨柳枝
巫峡巫山杨柳多 ,
朝云暮雨远相和 。
因想阳台无限事,
为君回唱竹枝歌 。
杨柳枝
凤阙轻遮翡翠帏,
龙墀遥望麴尘丝 。
御沟春水相辉映,
狂杀长安年少儿 。
杨柳枝
花萼楼前初种时,
美人楼上斗腰肢 。
如今抛掷长街里,
露叶如啼欲恨谁 。
杨柳枝
炀帝行宫汴水滨,
数株残柳不胜春 。
晚来风起花如雪 ,
飞入宫墙不见人 。
杨柳枝
金谷园中莺乱飞,
铜驼陌上好风吹 。
城东桃李须臾?。?
争似垂杨无限时 。
踏歌词
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郎连袂行 。
唱尽新词欢不见,
红窗映树鹧鸪鸣 。
踏歌词
桃蹊柳陌好经过,
镫下妆成月下歌 。
为是襄王故宫地,
至今犹自细腰多 。
踏歌词
新词宛转递相传,
振袖倾鬟风露前 。
月落乌啼云雨散,
游童陌上拾花钿 。
踏歌词
日暮江南闻竹枝,
南人行乐北人悲 。
自从雪里唱新曲 ,
直到三春花尽时 。
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帙浥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
忆江南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
犹有桃花流水上 ,
无辞竹叶醉尊前,
惟待见青天 。
潇湘神
湘水流,湘水流,
九疑云物至今秋 。
若问二妃何处所,
零陵芳草露中愁 。
潇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 ,
泪痕点点寄相思 。
楚客欲听瑶瑟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
西塞山怀古
西晋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
人世几回伤心事 ,
山形依旧枕寒流 。
今逢四海为家日 ,
故垒萧萧芦荻秋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闻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 喜交友 。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 , 有《李太白集》传世 , 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 , “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你读读李白的《将进酒》,有这么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多么飘逸浩瀚!还有《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还有那句经典绝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典型作品
将进酒
君不见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夫子 , 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 与尔同销万古愁 。
生平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 。字太白 。其生地尚无确说 。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ê蟊苄诨涓奈鳎┪涔氏?。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 。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
神龙元年(705年) ,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 。李白五岁 。发蒙读书始于是年 。《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 。”六甲 , 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 。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 , 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 好剑术,喜任侠 。是年岑参生 。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 。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 。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
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 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 , 立意清晰 。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
李白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 , 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 。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 。总之 , 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凭借想象 , 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 , 再现客观现实 。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 。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 , 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 。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 , 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 。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 。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 。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 , 使人神远 。”(《说诗晬语》上)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 , 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 , 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 。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 。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 , 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 , 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 。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 , 通俗生动 。
这种东西应该比较主观,而且由于题主的限定,兼有风流、潇洒、内涵之最的人,我推荐几个吧 。
第一位:苏轼(如果题主不介意的话,我认为诗词本为一体,不该分开来讲诗人词人的)
苏轼是公认的才子 , 诗词文画,他均有涉猎,各有建树 。
单说风流 , 我先说一下自己的理解,风流不是下流,而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我指的是想象力 。风流并非要刻板的当做与异性进行的活动,而是与其外在世界,景物,人物,等等进行的互动,这需要极高的想象力 。
苏轼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简直是神来之笔 , 颇有李白的意味,再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想象之奇特,古今少有 。
再说潇洒,苏轼一身颠沛流离,反而让他更加豁达,与别的文人不一样,苏轼的诗词作品给人一种向上的生气 。
《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无愧为当世绝唱,震撼的不仅是诗词的文采,更是豁达后的那份潇洒 。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言语之中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豪气 。
再说深度 , 苏轼由于经历坎坷,他写的诗词总有一种其他文人没有的凄凉之感和伤怀之情 。
《江城子》: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这是悼念亡妻的作品,作品真情流露 , 感人肺腑 。
《卜算子》:拣尽寒枝不肯栖 , 寂寞沙洲冷 。一位女子由于自己的拒绝而投湖自尽,苏轼得知此事后,写下这首词 。不像那些矫揉造作的文人,苏轼的作品背后都有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这赋予了他的作品深度和内涵 。
2 , 鲁迅(他生平只写过不到六十首古诗)
我不是看玩笑的,当你真正读过鲁迅的诗,你会发现,他的文笔兼具潇洒、风流、内涵 。
内涵就不多说,人物自带属性 。
我就摘录两首我觉得鲁迅先生写得最契合题主要求的诗 。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
破帽遮颜过闹市 , 漏船载酒泛中流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
这首诗,让我迷上鲁迅,他的潇洒流露出来,虽然有的人可能认为鲁迅的作品大多都是充满讽刺和批判的,但是也反映这他的人生态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是谓经典 。
亥年残秋偶作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
尘海苍茫沉百感 , 金风萧瑟走千官 。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
这是鲁迅生平最后一首诗,我理解为鲁迅对自己人生的一个小结 。
“曾经秋肃临天下”这种开篇的大气,这份潇洒,古今少有 。再看最后一句,“起看星斗正阑干”,为这诗蒙上了一层只能意会的孤独感 。
这都是我个人的看法 。
为什么李白杜甫 , 诗鬼诗魔那些文人反而没有被我提到呢?那是因为他们太过于典型,反而没能都包含题主的要求 。
如果还要提一个人的话,我觉得应该是:陆游 。
希望对你有帮助!
毫无疑问 , 论风流潇洒,绝对还是李白 。
浪漫主义的情怀渗透到了骨子里 。想法天马行空,行文不拘一格,自由洒脱,潇洒至极!
有少年的豪侠意气: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 深藏功与名 。
有纵情的饮酒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有说别离道相思: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有散尽千金,只因天生我材;有不摧眉折腰 , 只因不得开心颜.还有很多很多……
至于内涵,李白的文章和诗歌仍然是一流的 。
有关于人生和哲学的思考: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有关于国家和战争的思考: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有怀古怀旧的伤怀和感思: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有昨日城上人,今日城下鬼;有国耻未雪,何由成名?还有很多很多……
在脑海里面,提到潇洒风流,第一个想到的人总是李白 。对李白,仿佛有一种说不清的羡慕,让人无限的向往,却又无限的惆怅……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 , 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 , 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 , 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古代著名李白杜甫等诗人的性格特点和遭遇长安元年(701年),李白生字太白 。其生地尚无确说 。但一般认为是西域碎叶城(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为其出生地 。也有其他说法,如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ê蟊苄诨涓奈鳎⑸挛鞒ぐ病⒏仕嗵焖急怀莆涔氏?。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据《新唐书》记载 , 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 。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 。李白五岁 。发蒙读书始于是年 。《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 。”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 。已有诗赋多首 , 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是年岑参生 。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 。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 。往来于旁郡 , 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
辞亲远游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 。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 。再游成都、峨眉山 , 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
开元十三年(725年) , 李白出蜀 , “仗剑去国 , 辞亲远游” 。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 。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 。秋,病卧扬州 。冬 , 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 。结识孟浩然 。
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 。秋 , 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 。李白二十七岁 。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 。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 。
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 。李白二十八岁 。早春 , 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 , 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 。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 。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 。李白二十九岁 。在安陆 。
失意游走
开元十八年(730年) , 十二月,宰相张说去世 。李白三十岁 。春在安陆 。前此曾
举杯邀明月的李白
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 。初夏,往长安,渴宰相说 , 并结识其子张相 。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 。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 。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 。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 。是年杜甫十九岁,游于晋(今山西?。?。
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 , 皆先为高力士所决 。十月,玄宗驾幸洛阳 。李白三十一岁 。穷愁潦倒于长安 , 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无赖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 , 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 。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为河南省登封县的名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 。暮秋,滞留洛阳 。
开元二十年(732年),十月 , 玄宗到洛阳以北(今山西省一带)地区出巡 , 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 。十一月,至北都太原(唐朝开国之地),祀后土(土地神),大赦天下 。十二月,归还洛阳 。是年全国户数为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为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 。李白三十岁 。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 。秋,自洛阳返安陆 。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 。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 。岁未,归家安陆 。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 。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与庶民)家藏一册 , 梅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 。三月,韩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五月 , 张九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人为人正直,敢于力谏,张九龄尤以文学才能 , 道德文章,为世所重 。分天下为十五道,各置采访使(负责监察督办所辖地区的政治等项) , 是年长安久雨 , 京师饥谨,诏令放太仓米二百万石以赈民 。李白三十三岁 。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玄宗巡幸洛阳 。二月,秦州(今甘肃天水县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坏殆尽,压死者四千余人 。征沼自称生于尧时的道士张果先生 , 玄宗亲问以治道神仙之术 。授其银青光禄大夫(银印上系以青色缓带,以为品位高的标志 。副职),位侍中(唐门下省协助宰相起草文书等项的官吏) 。
西来献赋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 , 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 , 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 。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 , 愿为朝廷效劳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 , 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贺知章称他为谪仙 。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供奉翰林
李白图片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 , 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 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 必命李白侍从 , 利用他敏捷的诗才 , 赋诗纪实 。虽非记功 , 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 , 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 , 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5]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 。诏翰林院 。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 , 赐宫锦袍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 。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 , 宫中人恨之 , 谗谤于玄宗 , 玄宗疏之 。
李杜相识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 , 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 , 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 , 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 , 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 , 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5]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箓(道教的秘文)、授道箓 。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 , 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寮,为他造了真箓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 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 , 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
安史入幕
李白与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居庐山,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 。恰在此时 , 永王李璘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 。他认为天下乱局已定 , 此时大唐的情形十分类似于东晋永嘉南渡,正是割据江南的大好时机 。因此力劝永王直取金陵 , 并在永王发动叛乱之后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 , 为君谈笑净胡沙“,“南风一扫胡尘静 , 西入长安到日边”等语,自比谢安 , 怂恿李璘割据称帝意图昭然 。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 。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 。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 。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 , 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 。
至德元年(756年),正月 , 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五月 , 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 收复河北十余郡 。六月 , 安禄山率部攻破渔关 , 生擒哥舒翰 。李白五十六岁 。岁初,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春在当涂 。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 , 乃自当涂返宣城 , 避难刻中(今浙江省膝县) 。至漂阳(今江苏省滦阳县),与张旭相遇 。夏至越中 。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 。秋 , 闻玄宗奔蜀 , 遂沿长江西上 , 入庐山屏风叠隐居,永王数次下达聘书 , 几经犹豫,终于决定下山入其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 , 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是最终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 。
至德二年(757年),,李白五十七岁 。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 。永王兵败丹阳 , 李白自丹阳南逃 。旋被搏入寻阳狱中 。妻宗氏为救其四处奔走 。江南宣慰使崔涣与御史中承相宋若思极力救之,乃获释 。宋若思辟白为军幕参谋 , 以掌军中文书事务 。并随宋若思一同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九月 , 病卧宿松(今安徽省宿松县) 。曾两次赠诗宰相张镐求救 。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 。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 , 谒肃宗于风翔,授右拾遗 。[5]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反 。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 。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 。李白五十八岁 。李白自寻阳出发 , 开始长流夜郎 , 妻弟宗嫌相送 。春末夏初 。途经西塞驿(今武昌县东),至江夏 , 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 , 眺望鹦鹉洲 。秋至江陵 , 冬入三峡 。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
溘然病逝
李白
乾元二年(759年) , 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 , 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 , 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 , 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到了江夏 , 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 。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 , 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 。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 , 仍然依人为生 。[5]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1][1]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莫衷一是 。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 , 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 。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 , 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 , 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 , 因病中途返回 , 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 , 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 。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性格:豪迈洒脱
李白: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 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逃避现实等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遭遇: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春在当涂 。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刻中(今浙江省膝县) 。至漂阳(今江苏省滦阳县),与张旭相遇 。夏至越中 。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 。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
杜甫:
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有着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
遭遇: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 , 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 , 但都无结果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 , 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 , 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 , 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 , 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 , 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 。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 。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 。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市).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郭沫若出生在哪里(几月几日)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11月16日,郭沫若诞生在四川省乐山县(今乐山市)观峨乡沙湾镇 。这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从镇里向西望去,在群山中有一高峰,叫做绥山 , 是峨眉山的第二高峰;镇的东面 , 是滔滔的大渡河水由北向南不停地奔流 。对这山水之间的小镇,乡里人总爱用“绥山毓秀,沫水钟灵”来加以赞美 。沫水是大渡河的古称 。郭沫若出生之前,郭氏家业已经凋敝 。他的父亲早年失学,曾在盐井上当过学徒,人很精明,经营有方 , 逐渐又把家业发展起来 。购置了田产、房屋和盐井,到郭沫若出生的时候,郭家已是殷实之户了 。郭沫若行八,母亲呼他为“八儿” 。上学时用的名字是郭开贞,“开”字是辈分,对于“贞”字,他历来不喜欢,嫌它有些女性化 。1919年在日本读书时 , 终于把这个名字改掉了 。不过,这是后话 。郭沫若4岁时,便随着母亲口诵古诗,受到中国诗歌的熏陶 。后来他回忆自己的母亲时说:“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 , 而且能够暗诵好些唐诗 。在我未发蒙以前 , 她教我暗诵了好多的诗”,“我母亲事实上是我真正的蒙师 。”他的父母虽然没有读过书,对子女的教育却很重视 , 设了家塾 。因为家塾面对绥山,取名为“绥山山馆”,并且聘请了一位有名望的老师 。6岁时,郭沫若进“绥山山馆”拜师,在大成至圣先师的神位之前,磕了几个响头 。开始学些《三字经》、《千家诗》之类,并开始作对子 。7岁时开始作试帖诗,老师出了些什么“赋得山雨欲来风满楼得楼字”的诗题 , 这对儿童就像巫师画的神符一样 。还有什么虚实平仄,什么音律对仗,是很没有趣味的,简直是一种“诗的刑罚” 。但一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却引起他的兴趣,尤其喜欢唐诗 。自己也学会作诗 , 在他的诗集中有一首诗,名叫《茶溪》,是他保存下来最早的诗:闲钓茶溪水 , 临风诵我诗 。钓竿含了去,不识是何鱼?这首诗大约作于13岁 , 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他早年生活的状况 。茶溪是从峨眉山麓流下来的一条小河 , 蜿蜒流过沙湾,注入大渡河 。能有兴致去钓鱼戏水,进而忘情诵诗,足可以说明他少年时生活的闲适和对诗歌的投入 。15岁,他离开沙湾到乐山县城读高等小学 。年假时自己通读了《史记》,很喜欢太史公司马迁的笔调 。16岁升入设在乐山的嘉定府官立中学堂,又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作品,如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等,还阅读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在学校里,他的学习成绩总是优秀的 。在高等小学第一学期,考了第一名 。以后的期末考试,也都是前几名 。但他的性格疾恶如仇,敢于反抗,倔强不屈 , 在那样的社会里不能不给他带来很多麻烦 。他的“修身”成绩异常的低,最低的只有35分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古代读书人必读的是那些书参考《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大概能得出元明清三代的古代文人要做的功课 。
用红楼梦影射的清代背景,权富人家比如贾府培养下一代的流程来简单捋一下:
一、家学内容:
学龄前由内亲内眷(姑、姨、姐)开蒙,教“字号”(即单字的大字) 。【注:似乎别人家也有父母教的 , 但是这家只让内亲内眷教 。】
六学入家学
1.念书:
六学开始:《三字经》、《小学集解》、《龙文鞭影》、《幼学琼林》 。
八岁开始:四书、《孔子家语》、《孝经》 。
十岁开始:《诗义折中》、《书经图说》 。并开始学对对子与缀句,进而诗赋 。
十二岁开始:《周易折中》、《礼记》、《春秋》、《尔雅》、《说文》 。
十几岁开始:《古文观止》、《古文释义》、《文章轨范》、《古文笔法百篇》、《古唐诗合解》、《赋学正鹄》、《骈体文钞》、《六朝文絜》、《昭明文选》 。
再之后:前三史、《资治通鉴》、《通鉴辑览》、《纲鉴易知录》、《史论》 。
2.习字:
六学开始描红 , 用自家某代祖先特制的四孔格,共三十二字 。
八岁开始小楷行书:先选《词林二妙》中一家学习,再临唐晋小楷 。
以清代家庭教育比较正统的汉族读书人子弟为例说明,因为这个最为常见 。(将家子弟另外有一套培养方案 。还有些特殊出身的读书人比如满人考翻译科的 , 学习的内容也不一样 。)
二、清代教育质量比较好的省份的童生考上秀才和举人之前的训练流程·是什么样的?
一个家长教育观比较有追求(就是说至少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储备文官,不只是考上就好)的小孩,是这样培养的:
四岁发蒙认字,用《千字文》等蒙学书籍 。
认了字,开始读《孝经》、《大学》、《中庸》,建设基础三观 。每天先温习旧书,能背诵串讲则过关 , 旧书温完,上新书 。
其次《论语》《孟子》,建设深度价值观和人生观 。七八岁左右要过学、庸、论、孟四书关 。
先读孝、学、庸,后论、孟 , 这个先后顺序一般不能颠倒 。
接着过五经关:《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 , 建设高阶世界观 。这些读完差不多就十五六岁了,可以去试试考秀才 。个别奇葩会专攻一下礼学(把《周礼》《仪礼》都读了)或者专攻春秋学(《左传》外再合读《公羊传》《谷梁传》)所以那种某清代名儒十几岁就遍读十三经的说法,只要这个学生比较勤快,家里看得紧,不冶游浪费时间,是很正常的 。但是,家里要管得足够紧,对于没有读书传统的人家,或者家长光挣嚼裹就不容易的人家,真的太难太难了 。
三、日常生活:
先带背书,背通了才能上新书 。讲解新书时,普通老师会给你讲经书的朱熹注解,文艺老师会给你讲经书的汉晋旧注和唐人义疏,二逼老师会夹带点私货讲讲国朝和前朝大儒的议论 。
至于教科书 , 如果你是书院学生,不一定要自己家里买套书,政府给各州县书院都分发这套教材,可以到书院里去看的 。再说了 , 没有书可以去抄书借书蹭书?。?br />书背完了 , 年纪小的小屁孩念对句;大孩子要学写诗(因为无论考秀才举人进士 , 都要考试帖诗的!规定很严格 , 要专门训练,背韵部、历代名作)那些蒙学小书之类其实是教人从浅到深学写试帖诗的 。为什么以前科举要考写诗而今天不考?试帖诗格式既然有定规,考官细读一下还是能批改得过来的;当代高考的考生那么多动辄几十万,改格律诗改得过来吗?
四、还有一些特殊小技能,比如:
记住本朝的讳字(皇上的名字和同韵部的字,用了同韵部的字考试时也要被斥退的),知道某些特定的格式怎么写(例如,知道提到“天神”“上帝”时要抬几格,提到“皇帝”和“朝廷”分别要抬几格) 。
写一手圆筋光黑大的小楷也很重要!非常重要!特别是会试和殿试 。
反面例子:龚自珍因为字写不好没能进翰林,恨得不行 。
正面例子:乾隆朝某年状元秦大成会试倒数第一,因为房师的嘱咐苦练写字,居然殿试逆袭抡元 。
读经是输入的话,写文章就是输出 。记得以前看过的资料中,正式开笔写文章(就是学做“制艺”),智商正常的同学,在十二三岁以后可以达成这个人生成就 。个别十岁前能写文章写诗的小朋友,大家会颂称之为神童 。
五、下面是选修课:
小学(四部分类算在经部,但其实不是经学 , 是经学附庸,比如《说文》《尔雅》),子学(常用的是《老子》《庄子》《韩非子》《荀子》),和史学(前四史和国朝故事) 。有追求的同学还是得学,因为越是高级别的考试 , 越要考策论甚至当朝政事!
(前朝末代探花商衍鎏先生说了,这种时间紧迫、书写繁重、打腹稿时间有限的变态考试也有应付的办法,就是提前分门类别押题,然后各题目预先拟个底稿,再写点套话 。无论如何总得有点料在胸中才能写得来腹稿吧 。)
数学?是重要选修课(文科生请勿抱侥幸心理) 。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平面几何总要的,不然经书中涉及计算的部份怎么办?再高阶一点的,下面请听题:
”问:扬子云不读非圣之书 。圣之训通,其能成一家言者即圣也 。诸子之学,亦宜涉猎 。……天文之学,古重占验,《黄帝》、《巫咸》、甘、石 《星占》 何不见于 《艺文志》《灵台秘苑》、《开元占经》 犹可循览欤“
这是孙星衍在山东学政任上出的观风题 。
(观风题性质类似于现代的高考模拟题 , 省学政大人到属下各县巡视所出,秀才在考乡试前都要做 。)
这个还不够酸爽的话再来一个当时文风最盛的省份的乡试真题,不是上面的模拟题了: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 凡见于经传者,其词可举欤?
众星之名有以国与人为名者,有以官与爵为名者;中星之义,有以午为中者,有以未为中者,其故可考欤
占天以二十八宿为纲维,分度以赤道为则,而唐一行考四宿分度与古不同,至宋皇祐初又与唐异,绍圣间惟有四宿与旧法合 。《宋中兴天文志》 云“黄道横络天体 , 列宿躔度随岁差而增减”,顾有谓五十年退一度、百年退一度者,有取前二说中数谓七十五年退一度者 , 又有谓恒星东行、岁本无差者,其说可详欤?
句股算术,西法较古术为密,言天得诸实测,言算取以捷法,如平圆浑圆、八线三角,其详可推欤?
后有取古法 《九章》 句股测量与新法相较者,且有以西术易 《九章》 者,其要可稽欤?
伏读 《御制数理精蕴》,通中西之异同,阐天人之微奥 。宜何如悉心研究,以襄敬授人时之至治欤?“
这是嘉庆九年江南乡试的第三场 , 经史时务策论体第三道,共六个小题,都做完才能给分 。那一科的解元叫李兆洛,赏拔他的考官叫张敦仁 。
物理的话考到的概率同数学 , 建议改用“博物学”这个概念,《诗经》、《尔雅》、三礼里面很多有关内容,所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基础教育是开蒙到你考上秀才为止,执行者是家庭教师或者私塾(第一阶段) 。
高等教育是你成为秀才到考上举人为止,执行者是县立书院和私立书院(第二阶段) 。考秀才和举人,训练目标是写制艺、试帖诗、策论 。在清代的话,一般人参加科举考试,考到举人就妥妥地够用了,个别文风不盛的边塞之地,本县能有考上秀才的考生就算胜利;会试和殿试真的只是少数人的事,不要以为全国生员都铁了心要成进士 。
一部份没有经济压力的举人(称贡士)进京参加会试,这类考试性质是选拔有正式编制的国家公务员,不需要再专门接受教育了 , 只有临考前的补习(第三阶段) 。
会试通过,成进士之后,才能冲刺高级政务官,不是进士出身 , 想做高官,非常困难 。考会试和殿试,则专门训练策论和书法 。
相关用书有哪些?
明代主要是用国家官修的《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当基本教材 。有明一代 , 治经取士,几乎都以这套教材为根本 。不过,后代学者们考证出来《大全》是抄袭元人成书,不但违反学术规范,而且有学无根底之嫌 。考生也不认真读四书原文,而是记诵经注,预先成文以备场中应试 。简直和现在的高考考生猛背一堆《读者》《青年文摘》风格的范文预备高考作文一样,对学养没什么好处 。因此顾炎武吐槽:
《大全》出而经说亡 。
《四库提要》批评是:
《大全》出而捷径开,八比盛而俗学炽 。
另有选修课教材若干 。《大明会典·学校》:
国家明经取士,说书者以宋儒传注为宗 , 行文者以典实纯正为尚 。今后务将颁降《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纲目》、《大学衍义》、《历代名臣奏议》、《文章正宗》,及当代诰、律、典制等书,课令生员诵习讲解,俾其通晓古今,适于世用 。
所以就不要批评当时考试不关心时务了!当然实际讨论政务时 , 是笔砚党还是真的能干事的,那就两说了 。
清朝则稍微讲点学术道德,雍正朝开始海宇平定后,另外编了本朝新定教科书 。比如三礼类用钦定周官义疏(2册) 、钦定仪礼义疏(2册) 、钦定礼记义疏(3册),这是《钦定国子监则例》里规定过的教材,不是说唐人疏比较绵密,宋人说义理可观,格调比较高 , 你就能随便用,不是这样的!
儒家儒家…
基础的如:<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增广贤文>,<朱子治家格言>,<千家诗>,<声韵启蒙>,<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百家姓>,<论语>… (蒙学六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格言联璧) 经史子集:如<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之类… 八股文等等…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先是四书五经 , 之后是史书类(东周列国志,战国策,春秋三传 , 吕览 , 二十五史,资治通鉴,容斋随笔),子类(墨子,荀子,庄子 , 老子,韩非子,鬼谷子) , 诗类(诗经,楚辞,全唐诗,宋词,乐府诗集,传世名篇如两都赋,长门赋,滕王阁序),兵书类(孙子,吴子,尉缭子 , 孙膑兵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司马法,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孟德新书,纪效新书,练兵实录,守城录,虎钤经,便宜十六策 , 武侯兵法),文学作品(孔雀东南飞,诗经,古文观止,世说新语,各朝演义),中国古代没多少讲为人处事和权谋之术的书,但是中国历史上却有太多这样的例证和这样的人,多看看他们的一生会大有裨益,智囊这本书值得看一看,当然还有三字经和千字文百家姓这样的书 。去图书馆借吧,图书馆一般都会有 。TXT的话,有些能找到,有些找不到,还有就是书看起来才有感觉 , 电子书很囫囵吞枣的
先是小学就是启蒙,主要的是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然后还有《增广贤文》、《弟子规》、《朱伯庐治家格言》、《神童诗》等等 。三、百、千就是用来识字的教材,后面的主要是用于学习行为规范 。
小学学完了,就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然后读诸子百家、主要读,《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庄子》 。
最后是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
普通家庭的小男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四书》《五经》《鉴略》《弟子规》《朱子》 老爸做文官:《增广贤文》《格言联璧》…… 老爸做史官:《史记》《资治通鉴》…… 老爸做武官:《孙子兵法》…… 其他的什么唐诗宋词在八股文前也是必读,在八股之后就是闲书了 。
求采纳
四书五经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教人之道首重发蒙说的是什么意思?老师 , 就是要把为人之道、治国之道教给学生的人 。我国古代认为,“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者,人之模范也”,韩愈对教师有一个经典的解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代为师的基本条件是学识渊博,学业精深 , 知多识广,说的是这种含义的 ,
就是说教导他人首选的重要的是先启发启蒙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性格和潜能 , 适合的才能长远发展 。过多的指导有时会束缚他人的思想 , 通过引导让他自己思考更能挖掘他人的潜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大相公是什么官,古代朝廷大相公等于现在什么位置
- 古代男子手中常握有三尺其中三尺指的是,古书中男子手中常握有"三尺",这"三尺"指的是什么
- 古代经典传统春联,古代春节对联
- 苏州的别称,苏州古代雅称
- 古代书信格式,问一下,古代的书信格式
- 古代镖局是干嘛的,古代镖局到底是怎样一个存在?历史有何记载?
- 古代女子十八岁的称呼,18岁的女生用古文怎么说
- 古代御是什么意思,古代的御是什么意思
-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几小时,一个时辰等于多少小时?
- 凌晨二点在古代是什么时辰,凌晨一点半到两点是什么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