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些计程车费都是我省吃俭用的啊”“要是没有生你们我现在也是一个教授”什么是教养牺牲?...|教养牺牲是一种教养观念和教养态度的形成


“你这些计程车费都是我省吃俭用的啊”“要是没有生你们我现在也是一个教授”什么是教养牺牲?...|教养牺牲是一种教养观念和教养态度的形成
文章图片
“你这些计程车费都是我省吃俭用的啊”
“要是没有生你们我现在也是一个教授”
什么是教养牺牲?
在亲子关系中 , 父母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呢?西方家庭中 , 父母倾向通过肢体和情感向子女传达温暖 , 如他们会经常拥抱和赞美子女;在东亚家庭 , 尤其是中国家庭中 , 父母则会细心周到考虑孩子的需求 , 并竭尽全力满足其需求 , 为孩子奉献自己 , 为了教养孩子 , 甚至会牺牲对自己来说有价值的东西(Wu&Chao,2011;蔺秀云等,2021) 。 作为中国家庭观念核心特征之一的教养牺牲 , 已经外化表现为当代社会中一种普遍的教养现象 , 具体指父母放弃个人需要以满足子女的发展需要(Leung&Shek,2011) 。

“你这些计程车费都是我省吃俭用的啊”“要是没有生你们我现在也是一个教授”什么是教养牺牲?...|教养牺牲是一种教养观念和教养态度的形成
文章图片
研究者指出 , 教养牺牲涉及到下面三方面过程:
(1)孩子的发展需要家庭资源 , 包括时间、金钱和精力等;
(2)家庭资源有限 , 当其稀缺时 , 家长需要依据家庭中各方面的需求对其进行分配;
(3)以孩子的发展为目的 , 甘愿以牺牲自己的需求和利益的方式来分配家庭资源(Leung,2020) 。
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陪读本质上就是一种父母的教养牺牲:孩子上学需要有人照顾 , 但是家长的精力和时间有限 , 于是家长放弃自己的职业发展陪伴孩子 。 值得注意的是 , 教养投入也指家长为孩子提供其发展所需的资源 , 但教养投入强调“教养过程中孩子的获得” , 而教养牺牲强调的是“教养过程中父母的牺牲”(Leung&Shek,2020) 。
从组成成分上看 , 不同研究者提出了不同观点:Leung和Shek(2011)认为教养牺牲存在五个维度 , 包括努力挣钱、为孩子的教育花时间、调整日常事务、牺牲生活方式和理想、隐瞒忧虑;蔺秀云等(2021)认为教养牺牲包括牺牲个人自由、牺牲财务资源和争取额外资源三个维度 , 并提出应该将家长的客观牺牲行为、主观牺牲意愿与主观牺牲程度综合起来考察教养牺牲程度 。 总的来说 , 教养牺牲不仅是一种教养行为 , 也是一种教养观念和教养态度 , 涉及家长在物质、精力、精神等多方面内容的牺牲 。
教养牺牲兴起的原因—文化心理学的视角
社会文化环境与家庭环境之间存在动态交互作用 , 文化对家长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教养牺牲在中国社会中的盛行 ,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取向关系密切 。 中国的家族主义强调集体主义和依存关系 , 提倡个人的利益和目标应该服务于整个家族的荣耀 , 将家庭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 强调父母对下一代的责任 , 即使要牺牲自己的利益和需求 , 父母也有义务将下一代培养成才 , 以延续家族的荣誉(Leungetal.,2016;陈艳云 , 刘林平,1998) 。
教养牺牲真的能为孩子好吗?
在家庭资本理论(Gofen,2009)和家庭投资模型(Conger&Donnellan,2007)的框架下 , 家庭资源(资本)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发展 , 对孩子投入更多、更高质量的家庭资源 , 孩子就能朝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 总的来说 , 这些资源可分成物理资源(如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养参与(Leung&Shek,2011) 。 从理论上说 , 家长的教养牺牲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家庭资源 , 从而促进孩子的发展:在物理资源方面 , 家长牺牲自己的需求将物质资源等分配到孩子的成长上 , 如花费心思为孩子准备有营养的食物、省吃俭用为孩子购置学习资料等;在教养参与方面 , 教养牺牲意味着家长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养过程中 , 深度卷入孩子的教养中 。 量化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 一项耗时两年、测查了1569名青少年的追踪研究就表明 , 父母教养牺牲能通过促进孩子孝道意识的发展 , 降低孩子的绝望感(Leung,2020) 。 可见 , 在中国“孝文化”的背景下 , 教养牺牲具有独特的积极作用 , 让孩子感知到来自父母的支持 , 激发孩子的感恩之情 , 发展出超越自我、将来回报父母的动机 , 从而拥有面对未来的力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