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知,是怎么一步步升级的?层次如何慢慢升级?
1
误会 , 通常都是因为两个人对同一个概念 , 有着天差地别的理解 。
当你说出一个词的时候 , 自己明明联想到的、感受到的是积极的情绪 , 但是到了另一个人耳里 , 就变成了一个消极的词 。
文章图片
今天我跟miio聊天的时候 , 提到了「结果导向」 , 然后突然一个记忆闪回 , 想起我第一次接触这个词的时候 , 满满的负向情绪 , 对这个概念充满了厌恶感 。
但是现在我说出这个概念的时候 , 已经变成了一种嘉奖 , 是对他人思维能力的一种认可 。
这里面的不同 , 就是某一个概念 , 在每个人的头脑里 , 被装进去的东西不同导致的 。
用简洁一点的话来说——对一个概念的认知层级不同 。
2
我最喜欢用的类比 , 就是把「概念」看成一个可乐瓶子 。
第一次听到某个概念 , 就像是第一次看到一个瓶子 , 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可乐”两个字 。
【人的认知,是怎么一步步升级的?层次如何慢慢升级?】当别人问你“这是什么”的时候 , 你稍微眯起眼看 , 就能说出“是可乐呀” 。
但这个时候 , 你对可乐的理解 , 也就只是停留在这两个字上面 , 也许还有一点点字面上的联想 , “大概是跟让人变得快乐有关的?”
就像我第一次接触到「结果导向」 , 是在一个并不受大家敬重的老板嘴里说出来的 。
在我们对这个概念还完全没有认知 , 对“可乐”还很陌生的时候 , 被告知它是个很好的东西 , 是会本能地抗拒的 。
就像是一个巫婆 , 拿着一个苹果跟你说“这个很好吃的 , 要不要吃呀”一样 , 本能地产生抵触心理 , 升起厌恶感 。
内心还会出现“结果导向 , 就是我们过程的努力不重要的意思咯?”以及类似的声音 。
3
也许概念和人之间真的特别讲究缘分吧 , 有时候就因为第一次接触的陌生和抵触 , 会导致我们再也不想了解这个概念 , 不想去尝可乐 。
文章图片
但如果有机会粗略地品尝一下 , 可能认知就会发生很大的不同 。
通常这种情况下 , 都是另外一个人 , 在完全不同的场景下 , 再次提到了这个概念 。
我后来是再次看到「结果导向」这个概念 , 在一个人才管理发展专家的口中说出来 , 感觉就不一样了 , 而且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和重视 。
在篇幅有限的解释里 , 我大概知道了 , 结果导向的关键 , 在于我们的关注点 , 要放在事情能不能帮助达到我们要的结果上 , 而不是因为“应该做某件事”而去做 。
但其实这个时候 , 我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 还是比较粗浅的 , 或者说是停留在知识层面而已 。 就像是第一次尝过可乐之后 , 会说它是带汽儿的糖水 。
4
我们对一个概念真正的理解 , 或者说变成自己的认知 , 必定需要体感 , 而且是大量的体感 。
不然就只是停留在“知道”的状态 , 而不是“融会贯通” , 不能理解大家为什么会在某种场景下提到这个概念 。 就像只是喝过一次可乐的人 , 不能理解为什么它是“肥宅快乐水” 。
我之所以今天提到「结果导向」的时候 , 会充满各种正向的情感 , 也是因为我切身体会到 , 它给我带来的改变 。
这一个概念或者说这一种思维方式 , 让我从一个容易掉进细枝末节、经常处于学生思维的状态 , 进入到一个积极主动、时刻盯着目标调整行动的状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大寒 等一场雪停,等一朵花开,只要心存热望,寒尽就是春生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 为什么要学会放手?是为了放过自己
- 逆向思维:赚钱就是你要学有用的东西,不要学有道理的东西
- 越是没本事的人,越喜欢炫耀这三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