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 心理学:童年不被重视的人,长大后不敢“幸福”

文/学乃身之宝
在多子女家庭,很多哥哥姐姐都被父母要求“让着”弟弟妹妹,或许很多人也认同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认为那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懂事”、“大气”,但其实,这么做,对于哥哥姐姐来说,很可能是一种伤害 。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 。

长大后 心理学:童年不被重视的人,长大后不敢“幸福”
文章图片
1.“让着”,会让哥哥姐姐患上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1967年以狗为对象做的一项研究中得出来的结论 。
这项研究简单说就是,被关入笼内无法逃避电击的狗,会习得一种无助感,之后,这条狗就算处在可以逃避惩罚的情景中,也只会被动地选择畏缩 。
这种受过电击狗的绝望心理,就称为习得性无助 。
其实,这样的心理状态,不仅在动物身上,在人类的情境中,也同样存在 。
就像前面说的,被父母要求总是“让着”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们,他们也表达过要父母多关注自己,自己不想什么事都让着弟弟妹妹的想法,但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经历失望,甚至是绝望,最终知道了自己发出的诉求,都是没有用的,父母是不会给的,所以,他们会这样理解——这就是我的命,我命该如此,那些好的东西都与我无关 。
而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
【长大后 心理学:童年不被重视的人,长大后不敢“幸福”】患上“习得性无助”的人,容易否定自己,也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在生活中,很难体验到掌控感 。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总是“让着”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们,很可能过着无意义的人生 。

长大后 心理学:童年不被重视的人,长大后不敢“幸福”
文章图片
2.“让着”,会让哥哥姐姐产生深深的不配得感
综艺节目《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曾是:父母该不该教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
主持人、吴京的妻子谢楠当时的辩论成为那一场的最大亮点,她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孩子不要被教会爱,应该去体会爱 。他可以发自内心去给予,但也可以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要 。”
她说,自己虽然是独生子女,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被父母要求“让”,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别的小朋友想要,但凡流露出一点不想分享的状态,爸妈马上贴标签“小气鬼”、“不懂事”,以及“我告诉你不懂事,以后不会有人喜欢你的”,这让她形成这样一种情感的链接——“不让”等于“不懂事”、“不让”等于“没人喜欢”,所以,一次一次物质上的“让”,就变成了她一种习惯性的情绪上的让渡 。
这样的“让”如果放在多子女家庭,哥哥姐姐们就会觉得,自己是不被喜欢的,因为他们的想法父母很少关注,他们的需求父母也很少满足,父母只有在他们“让着”弟弟妹妹时,才觉得他们是好的,这其实就是有条件的爱,而这会让他们产生深深的不配得感 。
不配得感,指的是一种低自我价值的信念,它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感觉,也是在头脑中形成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影响却一直在,其表现如: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的、贵重的东西,不配爱上或者追求优秀的人等等 。
其实,不配得感,就是一种低自尊 。

长大后 心理学:童年不被重视的人,长大后不敢“幸福”
文章图片
3.童年不被重视的人,长大后也“不敢”幸福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