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学》副主编来颖燕认为朱婧的小说聚焦于生活、成长和人的关系 , 这样的创作半径并不讨巧 , 因为写的人太多 。 但在朱婧笔下却有着独特的调性 , 那些堆积的细节仿佛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 越是稀松平常越显得宝贵 。
南京大学教授吴俊称朱婧的创作上综合了70、80、90后作家的特征 , 这代青年作家身上蕴含着一种未定型的不确定性 , 他们往往运用多种文体创作 , 形成了一种新的写作生态 。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结合对朱婧的认识 , 把她定义为一位变化中的作家 , 2019年前后变化尤为明显 。 从《萌芽》写作时代至今 , 朱婧的创作日臻成熟 。 城市独生子女的生活背景对朱婧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 她的小说聚焦于家庭生活和亲密关系 , 其审美风貌虽是克制古典的 , 但内核却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前沿议题 。
山东大学教授黄发有说朱婧小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对时间的重组 , 纷繁时光中的细微琐屑勾画出生活的真相 。 雾是朱婧小说中的常见意象 , 她的文字风格也像雾气般暧昧朦胧 , 梦幻迷离 。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玮把朱婧称为中国的角田光代 , 她的作品给后工业时代的读者们带来了巨大的共鸣 。 她触摸到了当下都市女性的真实和日常 , 普通的扁平化的生活中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 带有全球化的时代性的思考 。
《雨花》副主编育邦把朱婧的创作之路比作一条细路秘径 , 幽微而又明晰 , 包含着时代的细响和微弱的深情 , 呈现出远山淡影般的艺术效果 。 期待朱婧的秘径不断扩展 , 成为一条险径 , 拓宽为江海与河流 。
《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认为细腻的文本来自坚实的细节 , 朱婧小说中包含着生活中女性真实的私人经验 , 创造出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 让女性的私人领域走向公共区域 , 呈现出广阔的文学价值 。
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韩松刚认为朱婧小说的外部视角虽然偏于日常化和抒情的表达 , 但内部内部隐含着冲动和重建的表达 。
作家、复旦大学副教授张怡微称朱婧小说中有很多重要母题 , 平静内敛的文字之下暗流涌动 , 虽诉说的是平凡生活中的家庭日常和亲密关系 , 却是另一种宏大叙事 。
朱婧向《雨花》杂志和与会专家表达了感谢 , 她说 , 文学是她的专业也是她的生活内容 , 未来会吸取专家们的建议 , 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
本文图片
△青年作家朱婧
最后 , 汪政总结了评论家们的发言 , 他说道 , 在场专家们贡献了许多关键词 , 闺秀派、女性写作、东方美学、青春写作的转型等等 , 都是十分宝贵的观点 , 在近期的研讨会中堪称惊艳 。 祝愿朱婧在小说创作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地走下去 , 结出更加成熟的果实 。
(主办方供图)
【朱婧|女性之笔深入生活的褶皱和缝隙,朱婧作品研讨会举行】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幼儿园|幻想客|朱婧:我的太太变成了鼠妇(节选)
- 涵解:无畏真实|《涵解:无畏真实》,优雅是女性最好的冻龄秘诀!
- 婚姻|女性足够独立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
- 法国|【社会】法国四分之一女性收入高于伴侣,男伴仍难以接受
- 角田光代|角田光代新作《银之夜》,继续讲述东亚女性的自由与羁绊
- 崔俊程|山东小伙制止男子殴打女性遭报复身中19刀,家属:被救者无任何感谢
- 卡姐之家|“卡姐之家”——建在“车轮”上的卡车运输行业女性赋能服务阵地
- 大s|大S和在龙飞直播间哭诉的女性
- 加布里埃尔·穆特|德国女性艺术先驱群像:看她们如何“打造现代主义”
- 艺术论坛|聚焦“女性艺术与艺术女性” 第13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启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