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真正火起来是在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粉丝对董卿的形容 。
释义:一个女人的花容月貌会被岁月带走 , 绚烂的青春也会随着时间流逝 。一生都不褪色的唯有那永不凋谢的芬芳气质 。
女人真正的美来源于书卷气 。深厚的文化修养,自然形成一种儒雅的气质 。只有拥有了内在的气质之美,才不会惧怕岁月的流逝,读书的女子,心胸开阔,视野通达,于是就少了许多的俗气,平添了一份高贵的大气 。
读书的女人多是安静的,那灵动的秀丽 , 那缓步触摸书卷的姿势 , 那宁静与心的静坐书桌旁的端庄,日久就形成了一种浓郁的书卷气 。
美貌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逐渐老去,而那份仪态端庄的气质,在长时间的诗书的沁润下,会散发出岁月里特有的智慧 。目光所及,惊艳时光 。接触时 , 让人舒服而温暖 。
1、这世界上唯一扛的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 。
2、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
——三毛《岁月》
3、真正的惩罚是会留在心和记忆里面的
4、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 。您就是我心中标准的美人,美得清新隽永 。
《中国诗词大会》
5、美人之胜于花者,解语也;花之胜于美人者,生香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香而取解语者也
——张潮《幽梦影》
![腹中有书气自华是什么意思,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什么意思。](http://shimg.jingyanzongjie.com/231215/0120304M9-0.jpg)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含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含义是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 , 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本义就是指一个人读书读得多了 , 身上会自带一股书卷之气,因为古时候的书本内容集中体现一个礼字 , 读书多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受书本内容影响,一言一行依书而为,形成读书人所特有的言行举止 。出自《和董传留别》 。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
《和董传留别》这首诗是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 , 与朋友董传话聚临别留赠董传的 。嘉祐六年(1061),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 董传时与之相随 。董传当时在凤翔穷困潦倒,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次年苏轼回长安后作此诗 。
![腹中有书气自华是什么意思,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什么意思。](http://shimg.jingyanzongjie.com/231215/0120305425-1.jpg)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什么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翻译:One who is filled with knowledge always behaves in elegance.
或以谚语方式:Wisdom in hold, elegance in mold.
腹有诗书气自华,比喻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语出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三境界: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山有路勤为径;腹有诗书气自华 。
和董传留别 【宋】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
《和董传留别》是苏轼写给朋友董传的一首留别诗,作于苏轼从凤翔回到长安时 。苏轼在凤翔,董传曾与苏轼相从 。董传当时生活贫困 , 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 , 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
![腹中有书气自华是什么意思,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什么意思。](http://shimg.jingyanzongjie.com/231215/0120303310-2.jpg)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解释“腹有诗书气自华”全诗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 , 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 , 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 。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
出自北宋苏轼《和董传留别》,原文为:
麤缯大布裹生涯 , 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 , 强随举子踏槐花 。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 , 诏黄新湿字如鸦 。
这首诗是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话聚临别留赠董传的 。
嘉祐六年(1061),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 ,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时与之相随 。董传当时在凤翔穷困潦倒,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次年苏轼回长安后作此诗 。
这首诗的特点是巧于用典,蕴藉含蓄 。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至今让人传诵于口的名句 。
“诗书”在这里泛指书籍;“气”是指气质风度;“华”指有光彩 , 与众不同 。脱开诗中赞扬董传的语境,单独来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思就是:那些勤于读书的人身上总会一种儒雅之气自然地流露出来,使他们看起来与众不同 。
正因为它概括出了读书人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所以才成为了有关读书学习方面的诗词名句 , 被广泛引用 。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 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 ,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 , 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
来源:百度百科-和董传留别
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译文】:我虽然身穿简陋的土布,用粗丝绑发,却满腹诗书 , 自然气质高华 。我厌倦了与老书生清谈,却鼓舞精神和众多士子共赴中制科考试 。兜里没钱,一双旧鞋已跟随我多年,出行全靠它;富贵人家的香车美女,让我眼花缭乱 。放榜以后我成绩好,得意洋洋来夸耀,看 , 黄纸诏书上墨迹还湿着 。
![腹中有书气自华是什么意思,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什么意思。](http://shimg.jingyanzongjie.com/231215/0120303W1-3.jpg)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什么意思?释义:比喻只要饱读诗书 , 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 , 高雅光彩 。语出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出处:《和董传留别》
创作背景:《和董传留别》是苏轼写给朋友董传的一首留别诗,作于苏轼从凤翔回到长安时 。苏轼在凤翔,董传曾与苏轼相从 。董传当时生活贫困,衣衫朴素 , 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
赏析: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 , 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 。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 。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 。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 , 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 。"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 。"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 , "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 。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
腹有诗书气自华—你不可能经历人生的所有,但是书却浓缩了人类精华,书读得多了,对人事,人生,人性 , 人间等等,都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状态 , 即书读到一定境界,已象站在高山看下面,所有的都不同了 。。。。,精神状态艺术境界已在不知不觉中存在在内心反映在人的外在(即气自华) 。
【腹中有书气自华是什么意思,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什么意思。】书读得多,学识渊博自然气质华贵 , 让人折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万里长城为什么千年不倒,万里长城为什么可以屹立千年不倒,它的砖头中有什么秘密?
- 初中生练腹肌影响长高吗,青少年有腹肌会影响长高吗
- 团扇的寓意和象征,团扇在古诗中有什么代表含义
- 为什么餐后血糖比空腹低,为啥血糖餐后比空腹还低
- 燃脂 空腹运动燃脂更多,所以会因此瘦得更快?
- 唱歌吸气时小腹是收缩还是微涨呢,唱歌时,小腹是收紧还是收缩?
- 胶原蛋白软胶囊饭前还是饭后吃,谁知道胶原蛋白空腹吃好吗?或者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好呢?谁能告诉我…
- 益生元的作用及功能,益生元有什么作用?早上空腹能喝吗?
- 辅酶q10胶囊早晨还是晚上吃,请问辅酶Q10一天当中什么时候吃最好啊,早上空腹还是中午饭后,还是晚上睡觉前呢????
- 血府逐瘀胶囊和血府逐瘀丸的区别,少腹逐瘀丸和血府逐瘀丸有什么区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