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妻子手术开刀,希望丈夫祷告上帝,林语堂却满脸通红:这个我不来( 四 )



林语堂|妻子手术开刀,希望丈夫祷告上帝,林语堂却满脸通红:这个我不来
本文图片

林语堂
不过两人的争论往往点到为止 , 从不真的红了脸 , 一般林语堂就听从廖翠凤的去把脸重新洗了 , 去理发店把头发理短 。
廖翠凤虽然在生活细节上 , 总是试着让林语堂按她说的做 , 但她也懂得尊重林语堂的个性 。
比如廖翠凤是一个重视实际的人 , 缺少一些诗情画意的浪漫情愫 , 同时她还觉得那些诗歌、画作有些矫情 。
实际上 , 廖翠凤几乎对除了林语堂以往的所有艺术家、文人 , 都不抱有好感 , 觉得他们不切实际 。
但是唯独对林语堂 , 她即使不理解也会选择包容 , 比如林语堂伤春悲秋之时 , 对路边凋落的花瓣起了惋惜之情 , 叹息一声 。
廖翠凤虽然不理解 , 但也断然不会嘲讽林语堂流露的脆弱情绪 , 她往往就静静旁观 , 等待林语堂平复下来 。

林语堂|妻子手术开刀,希望丈夫祷告上帝,林语堂却满脸通红:这个我不来
本文图片

林语堂和廖翠凤
廖翠凤陪着林语堂度过平淡孤寂的异国生活 , 到了林语堂学成归国 , 又靠着学识才华成为文化名人之时 , 他也没有忘记廖翠凤的付出 。
林语堂成名后身边有了许多诱惑 , 围绕着许多年轻貌美也不乏学识的仰慕者 , 和林语堂同时期的许多文化名人 , 大都没能抵抗诱惑 , 而选择抛弃发妻另娶 。
廖翠凤看着身边那么多活生生的例子 , 心情也很惶恐 , 倒是林语堂主动安慰她 , 向她保证:“我不要什么才女 , 我要的是贤妻良母 , 你就是 。 ”

林语堂|妻子手术开刀,希望丈夫祷告上帝,林语堂却满脸通红:这个我不来
本文图片

林语堂晚年
“贤妻良母”这四个字 , 是林语堂对廖翠凤最高的褒奖 , 也体现了他对廖翠凤这么多年的付出的感激与认可 。
嫁给林语堂这么多年 , 她为他洗手做羹汤、操持家庭、养育孩子 , 她是他的贤内助 , 也是他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
而林语堂对廖翠凤 , 也是一心一意、情深意重 , 他对围绕在身边的仰慕者 , 从不正眼看待 , 也从来没有传出什么绯闻 。
都说女人对一段婚姻的自信取决于男人的态度 , 看到了林语堂面对婚姻的坚定不移 , 廖翠凤也一扫之前对婚姻的怀疑 。
她相信林语堂不会背叛自己 , 所以她不会特定限制林语堂与其他女性的正常交往 , 也不会神经质地侦查林语堂每天的踪迹 。
即使是对待林语堂的“白月光”陈锦端 , 她也采取了很大方的态度 。
据林语堂女儿回忆道:“父亲对锦端阿姨的爱情始终没有熄灭 , 我们住在上海时 , 有时她会来家里做客 。 而每次父亲知道她要来 , 总是坐立不安 , 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 ”

林语堂|妻子手术开刀,希望丈夫祷告上帝,林语堂却满脸通红:这个我不来
本文图片

林语堂和廖翠凤
不过陈锦端每次来林语堂家里做客 , 廖翠凤也知道 , 她不会吃醋 , 反而会主动和孩子们提起 。
她甚至有些得意地说:“你们父亲是爱过你们的锦端阿姨的 , 但是最终嫁给你们父亲的 , 是那个不嫌他穷的廖翠凤 。 ”
她说完就会哈哈大笑 , 一旁的林语堂有些不自在地微微一笑 , 他们两人的内心都是相通的 , 林语堂心底为陈锦端留了一个位置 , 但他最爱的人 , 依旧是廖翠凤 。
1969年 , 林语堂和廖翠凤举行了金婚庆典 , 林语堂送给妻子一枚金胸针 , 上面有“金玉缘”三个字 。
并刻了一首诗:“同心相牵挂 , 一缕情依依 。 岁月如梭逝 , 银丝鬓已稀 。 幽明倘异路 , 仙府应凄凄 。 若欲开口笑 , 除非相见时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