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乃身之宝
渴望他人的认同和接纳,是每个人的需求,也是很多人力求精进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甚至完美的原因之一 。
但是,很多人或许会有这样的感受:
和看起来完美无缺的人在一起,心里会不舒服 。因为他们会感觉自己没有价值,地位低下,甚至惭愧 。
【观察者 心理学:真正的亲近,来源于真实和坦诚】这么说,并不是要我们不求上进,而是想说,真实的你比完美的你,更能拉近你与他人的距离 。
也就是说,真正的亲近,来源于真实和坦诚 。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 。
文章图片
1.保护策略,让我们不再真实
我们要承认,整个人类世界的运作都遵循着“渴望被认可的原理,这导致人们不得不穿起保护自己的外衣,用来掩饰自己的缺点,而这可以称为“保护策略” 。
很多人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极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美、更有力、更有钱,或者干脆变得“与众不同” 。
但这样做的同时,他们会拼命掩饰自己的缺点,变得不再真实,或者部分不真实 。
就像那些在人际关系中总是试图展现自己优秀或成功一面的人,他们特别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不足或缺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自己的自恋,即维护自己好的形象,但可以预见的是,没有人喜欢这样的人,不喜欢的原因不仅仅是他们的自吹自擂,更多的是他们不真实 。
正如德国著名心理医生斯蒂芬妮·斯蒂尔在《突围原生家庭》中说的:
“保护策略就像一层壳,在躲避和隐藏中,让我们丧失了真诚和真实 。正如攻击和反击不会让人变得亲近一样,保护策略也不会 。”
可见,保护策略,让我们很难与人建立亲近的关系 。
文章图片
2.感知扭曲,让人无法做自己
前面说了,保护策略会阻碍我们和他人构建深度关系,而人又渴望拥有好的关系,那么,为什么有人“明知故犯”呢?
答案是,他们的感知扭曲了 。
也就是说,善用保护策略的人,他们从小接收到的认知是这样的——“我一定要变得优秀,才有人爱“、”我一定要很成功,才能得到别人的赞美” 。
比如,从小很少被父母肯定的孩子,或一直得到的都是有条件的爱的孩子,他们从小就习惯了“证明”自己,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小时候害怕的是父母,长大后害怕的是身边的人),而这其实是感知扭曲 。
感知扭曲,又叫糨糊心理,就是将童年的经历和感受粘连到现在发生的事情上,分不清哪些是过去,哪些是现在,这不可避免地会张冠李戴,歪曲事实 。
比如,别人无意中说的一句话,有人会理解为恶意中伤,或者挑衅;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会解读为一种嘲笑和侮辱,这就是感知扭曲,进而处于焦虑不安中 。还有前面说的一直极力“证明”自己的人,他们就是忘记了,现在和他们相处的人,并不是当年的父母,未必像父母那样给予他们有条件的爱 。
可见,感知扭曲,让一个人无法做真实的自己 。
文章图片
3.自我反省,露出真实的自我
其实,任何人都没办法逃脱感知扭曲的影响,因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带着原生家庭的伤害(因为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来修正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老了,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
- 一个人真正的独立,是从攒钱开始的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真正的放下,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忘掉这个人
- 怕啥来啥,原来其中蕴含这样心理学道理
- “抠门9年”攒下两套房,真正的人间清醒是这样吗?
- 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努力逼自己做好这三件事
- |真正破坏一个家庭的,不是外遇,不是贫穷,而是……
- 心理学家|男人在哪个年龄阶段,最离不开女人?心理学家的答案很统一
- |发展心理学:为什么很多老人到了70岁就去世了,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