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省,就是认清自己的过程,而一个人越能认清自己,就越没有必要戴上保护的外壳,躲避这个世界,他表现得越真实,人际关系就越融洽,越能更好地和他人相处 。
只是露出真实自我的过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首先,跳出自己,观察自己 。
自我反省,需要我们从当局者的角度,转换到观察者的角度 。
从当局者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看到外面的世界,却看不到自己,而一个从观察者角度来看的人,却能从外面看到自身 。
就像前面说的总是想“证明”自己很优秀的人,就是因为他总是站在当局者的角度,相信自己感受到的、看到的,以及想到的所有东西,认为自己的思考和情绪都是正确的(他们笃定自己优秀,别人才有可能喜欢自己) 。
当然,这个过程很可能是无意识的 。
但如果他们能跳出自己,以观察者的角度去看自己,这时的改变就发生了,
因为事实和他们的解读完全有可能不同,即现在身边的人很有可能不需要他们“证明”自己,也会喜欢他们,接纳他们,这样他们就会看见那个真实的自己 。
所以,斯蒂芬妮·斯蒂尔说:
“改变的基础在于,能意识到自己真实的状态,并且接受本来的样子 。”
文章图片
其次,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上 。
或许我们一下子很难做到以观察者的角度看待自己,这时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把转移注意力和观察自己结合起来 。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退后一步,不去感受自己内心发生的事情,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外面的世界,去感受身边发生的事情,把目光放在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上,站在一个理想的距离观察自己 。
还是以前面的一直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人为例 。
如果他想活出真实的自己,除了把事实和自己的解读区分开之外,还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身边发生的事,原原本本,不带任何评价地去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这样的他就极有可能看到自己其实是在使用保护策略,这样的“看见”本身就是改变 。
文章图片
再次,真实的你不完美,完美的你不真实 。
其实,有些感知扭曲的人,只对自己那些不重要的缺点有所认识,对自己重要的或需要进一步观察的缺点放在了意识的边缘地带,甚至是意识之外,而这其实是一种逃避 。
他们不敢接受真实的自己,因为他们不允许自己有缺点 。
就像那种渴望通过“证明”自己优秀来获得他人肯定的人,就是只注重自己认为的好或优势,而对于自己的不足或缺点采取回避态度 。
但终究是,没有完美的人,再优秀的人也是有缺点的,缺点再多的人也是有优点的 。
而只有老老实实承认那些缺陷或不足,他们才能获得进步 。越逃避真相,越加剧恐惧,自我越得不到发展 。
真实的我们不完美,完美的我们不真实 。
文章图片
写在最后:
了解自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的唯一途径 。
追求完美的人常常压力很大,不仅自身难以承受(对自己苛刻,很难享受生活),还会使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给别人带来压力) 。
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比完美有意义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正直地做事、享受生活、和他人建立深度关系等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老了,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
- 一个人真正的独立,是从攒钱开始的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真正的放下,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忘掉这个人
- 怕啥来啥,原来其中蕴含这样心理学道理
- “抠门9年”攒下两套房,真正的人间清醒是这样吗?
- 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努力逼自己做好这三件事
- |真正破坏一个家庭的,不是外遇,不是贫穷,而是……
- 心理学家|男人在哪个年龄阶段,最离不开女人?心理学家的答案很统一
- |发展心理学:为什么很多老人到了70岁就去世了,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