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是指什么三不知指的是对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尾都不知 。
一问三不知的意思是怎么问都不知道,很糊涂或很无知 。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 。
出自《左传》,晋荀瑶带领大军伐郑,齐军前去援郑 。齐军中荀寅进谏不被主将采纳,自我反省,他说道:“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近义词
一无所知,拼音yī wú suǒ zhī,意思是什么也不知道 。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小学生望后便倒,扶起,良久方醒 。问之一无所知 。”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见识少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对于问什么都只会摇头说不知道的人,我们常用“一问三不知”来形容 。而这句话中的“三不知”其实非常浅显,就是开始不知道、过程不知道、后果也不知道 。只不过在后来人在将其用到炉火纯青之后,便被赋予了更深的意味 , 那就是明明知道却也装不知道 , 从而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
说起这“三不知”的出典,还是很有趣味的,远不像今天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 。战国时期,晋国对郑国发起进攻 , 而齐国就怕晋国胜了之后增强国力,又对自己形成威胁,便派出了大将陈成子去帮助郑国 。这时投身于齐国的晋国人荀寅跑来对陈成子说:听说为了消灭我们 , 晋国准备了千辆战车之巨呢 。
郑成子一听就急了,厉声说:荀寅你是故意吓唬我们的士兵吗?君主说过,穷寇不追 , 人多不怕,别说晋国要派千辆战车,就是再多我也不会后退 , 你这种行为就是灭自己人的士气,我必须告知君主 。这下荀寅哭笑不得了,无奈地说:君子之谋也 , 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 , 不亦难乎?
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很简单,就是说一个有智谋的人在做一件事时,会对其开始、过程、后果都进行全方面考虑 , 如此才会去谋划,行动 。而对此完全不了解的我却在将军临出征前上报此事,不是自找难看,自食后果嘛 。这也就是“一问三不知”最早的出处了,怎么样 , 是不是很有点意思呢?
是指不知事情的起始,发展和结果,出自《左传》中荀寅的“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也就是说荀寅反思自己应该把事情的起始 , 发展和结果都考虑到,才能向上级汇报 。后来这句话也衍生出了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意思 。
一问三不知 , 究竟是哪三不知呢?可算搞清楚了
请问“一问三不知”最初是哪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是不知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句话出自《左传》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一问三不知三不知指的是三不知是指不知道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 。
一问三不知的意思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后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该词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载于《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 。
一问三不知的原文: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 , 不亦难乎!翻译是: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 。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怎能不碰壁呢?
关于“一问三不知”的故事如下:
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 。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 。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
公子般到了齐国后,向齐国的君主陈述了晋国如果吞并郑国就会威胁到齐国的情况,祈求齐国派兵救援郑国 。齐国的君主平公觉得公子般说得有理,况且他也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国而更加强大 , 构成对齐国的威胁,于是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 。
当陈成子率领军队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 , 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 。这时,郑国的向导子思很清楚 , 如果齐军不抓紧行进的话,郑国的都城可能就会有危险了 。于是,他力劝陈成子赶快渡河 。陈成子也知道情况紧急,于是下令过河 。
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 。战马见了的滔滔的河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淄水,准备与晋军交战 。
晋军统帅荀瑶见齐国军队来救郑国,感到很意外,因为他没有想到齐国会出兵和晋国交战 。他看到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怕,便对左右的部将说:“他们的军队排列得非常整齐 , 我们恐怕打不过他们 。
我们还是撤兵吧 。”荀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想让这位使者去离间陈成子和郑国的关系 。没想到,陈成子根本就不信这个使者说得话,把他赶了回去 。
齐国的使者走后,有个名叫荀寅的人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 。”陈成子听了 , 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 。’
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 。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
荀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唉,君子谋事 , 对于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都要考虑成熟才能上报 。而我现在对这三方面全不清楚就发表意见,怎能不碰壁呢?难怪我总是得不到信任,只身逃亡在外,全怪我不懂策略呀……”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军回国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一问三不知说的是哪三不知?一问三不知中“三不知”指的是对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尾都不知 。
一问三不知说造句:
一、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答不出,老师对他这种一问三不知的学习态度很恼火 。
二、有的人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一问三不知 。
【一问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是指什么】三、他上课时常胡思乱想,没听进老师讲的课,所以一问三不知 。
四、此人一问三不知 , 很难得到什么线索 。
五、那是白鬼子的天下嘛,我就给他个装疯卖傻、一问三不知 。
六、求职最怕“一问三不知”,但也不能“口若大悬河”;求职最怕“衣冠不整洁” , 但也不能“打扮很新潮” 。
七、老师向一位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可是这位学生却一问三不知 。
八、说是导游,我们参观的很多地方她也是第一次去 , 一问三不知,充其量算个日语拐棍吧 。
九、世界太大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时候我都是一问三不知,我想这才是正常的 。
十、台当局“蒙藏委员长”一问三不知遭炮轰哽咽落泪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一问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一问三不知指的是不知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
一问三不知,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载于《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 。一问三不知原义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后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其结构为联合式 , 在句中可作分句,含贬义 。
成语寓意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必然经历一个从产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任何事情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 。欲全面、系统地了解该事情 , 就应该对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要有所了解,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能一问三不知 。
一问三不知这则成语无论对于职业人,还是对于当代青年学子 , 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第一,要想对某一事物有所了解的话,就应该树立全面、系统、整体的眼光 , 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工作方法 。只有这样 , 才能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和把握该事物 。
第二,对事物来龙去脉的清晰把握,靠的是扎扎实实、精益求精的学习、工作态度,由此警示青年学子们 ,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都要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 , 深入钻研,把脚踩在大地上,不能踩在云端中 。
常言道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事有千件,贵在专一 。只要坚持不懈,用心学习,刻苦钻研,勤于积累 , 终有一天会成长为始、中、终皆举之的行家能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大象的尾巴有多长,大象的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
- 万国手表是哪里的牌子,iwc手表是什么牌子
- 苏州相城区是郊区吗,苏州相城区是市区吗
- 火山为什么会爆发,造成火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 保险自律是什么意思啊,保险自律是什么意思啊,保险行业自律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叫宝,女生叫你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情侣之间喜欢这么称呼彼此
- 白帝城是现在的哪里,白帝城是哪里
- 采花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采花节纪念的是谁?涉及的民族是什么?
- 452730哪里的身份证,身份证4512开头是哪里
- 大辽是现在的哪个地方,大辽国是现在的哪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