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法律与道德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同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不同部分,法律与道德又有显著的区别 。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
(1)社会主义道德对法律的作用:
第一 ,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价值指导 。
第二,社会主义道德对法的实施的促进作用 。
第三 , 社会主义道德可以弥补社会主义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 。
(2)社会主义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法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某些原则和要求加以确认,使之具有法的属性 。
第二,社会主义法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一、联系:
1、相互制约
法律是通过立法、实施并强制执行的,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而道德则是通过科学、正确的评价,推动法律的废除、修改以及实施等 。制约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行为, 都不会超越社会基本秩序的许可范围 。
2、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重叠
在法律规章制度中,会存在一些道德条款, 同样的, 在道德规范中,也会有一些具有法律性质的条款 。
法律中的很多规章制度都是通过道德规范演变而来的 , 其中蕴含着道德精神;同样的,在道德规范中, 也存在着很多具有法律性质的条款 。尤其是在价值层面上,两者之间更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由此可知,两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的 。
3、在地位上相互转化, 相互吸收
法律和道德两者之间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具体来说,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道德规范中所规定的 , 在法律中也会有所体现,这也就体现了道德法律化的结果,可见, 两者是相互吸收的 。
4、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作用
法律和道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的 。在社会的发展中, 法律和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 , 法律应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切不可认为法律是万能的 。因此,只有将法律和道德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
二、区别:
1、产生的时间不同
据史料记载,法律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 在当时,人类经过不断地发展,逐渐进入到了私有制经济时期, 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就产生了不成熟的法律体系 。道德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的产生,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道德,例如:最初的宗教等等 。
2、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强制制定、实施并执行的,具有严格的程序性 , 从而就使得法律具有强烈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而道德则是社会在潜移默化的发展过程中悄然形成的 , 道德并没有具体的表现,它是通过一个人的内心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规范的 。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
法律是对人的行为规范进行调整、规定, 并不涉及人的思想限制 。而道德则更加全面,对人的行为规范、思想等方面均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 在这其中,更加注重对人的思想方面进行调整,进而调整人的行为 。
4、作用机制不同
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实施的,若人违法犯罪,就会依法受到处罚 。而道德则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谴责的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怎么样,和法律并不相关 。
5、内容不同
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两者是相等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而道德则不同 , 道德更注重对义务的强调,对于权利的涉及少之又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内容是存在一定区别的 。
扩展资料:
法律的门类
1、法律最初指国内法,只在一国主权范围内适用 。随着国家间交流的频繁 , 国际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法和国内法常常发生冲突,也随着冲突逐渐彼此协调 。
2、虽然所有的法律体系处理的议题通常都是很类似甚至是一样的,不同的国家对于各种法律的分类和命名上通常都会不同 。
3、最一般的区分为与国家密切相关的“公法”(包括宪法、行政法和刑法)和规范私人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私法”(包括合同、侵权行为和物权法) 。
4、在大陆法系中,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属于债法的一部分,信托法则在法令制度或国际公约下运作的 。国际法、宪法、行政法、刑法、合同法、侵权行为法、物权法与信托法被视为“传统核心课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可能更为重要的课题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律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道德是社会最高准则
法律的本质是惩罚违法的人,扬善惩恶,维护社会的道德,法律的本质是无脑执行法律
法律是严肃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如何?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如下:
一、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的性质、任务和目标 。
1.有着共同的指导思想和阶级本质 。
思想: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都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
2.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有着共同的任务和目标 。
二、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和互相补充关系 。
1.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法律和道德都把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作为自己的行为规则来要求,使之得到强化 。
②社会主义法律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某些要求法律化 , 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并运用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其实施 。我国法律把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规则的行为用法律来加以制裁和打击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德把“遵纪守法”作为社会美德来倡导,对破坏法纪的行为加以谴责 。
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互相补充,主要表现在:
社会主义法律所没有或难以涉及的地方,社会主义道德却能发挥作用 。
三、提高道德水平有助自觉守法、护法 。
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提高了,就会转变守法观念,变“要我遵守”为“我要遵守” 。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更自觉地与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法律与道德的辩证统一关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 , 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 。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只有两者并立互补,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国家得以有效的维系和保障 。
(一)法律与道德的内涵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一般来说 , 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广义的法律则是指一切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这里说的一切国家机关包括了各自、自治区、直辖市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法律有四个特征 。一是法律是概括的、普遍的、严谨的社会规范 。二是法律必须国家制定和认为的 。三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是国家认可和保障的 。四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 。
道德是人和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 。道德一般有四个特性 。第一是规范性 。它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行为的一种标准 。第二是渗透性 。道德规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第三是稳定性 。道德规范的稳定性比法律还要强 。一种道德观念形成的道德规范上百年、上千年不会变的 。最后它与法律的最大区别主要是自律叫自律性 。道德按它调节的社会关系领域来分类,一般可分为三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婚姻与家庭道德 。道德的本质是社会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最深刻的反映 。它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现象,最能反映人的本质的就是人和人的关系 , 是人类诞生、进化和成长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一种尺度或一个标志 。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道德与法律两者相辅相成,法律需要道德的支撑 , 道德需要法律的辅佐 , 但是两者也有区别:
一是两者调整的对象不同 。道德和法律在调整对象方面的区别主要体现为:道德主要是通过对人们内心的信念和思想动机的调整来影响人们的外部行为;法律主要指向人们的外部行为,要求人们外部行为的合法性 。具体来讲 , 道德命令是内在的、自觉的,法律史外在的、强制的 。道德包含动机方面的考虑,要求人们根据伦理责任的意识行动,法律则不考虑潜在的动机 , 主要以行为的外在方面作为依据 。
二是调整的手段不同 。道德调整主要建立在社会主体的伦理认同和道德评价基础上 , 它通过社会舆论的批评与谴责及主体的自我反省促成主体遵守道德 。法律调整主要通过有组织的国家强制力保证法律得到实施 。法律对违法行为规定了强制制裁措施,在主体违法时国家机关就应当对违法者实施制裁 。可见,道德的主要调整手段是社会舆论的压力,法律调整的主要手段是国家强制力 。前者比较分散,后者则是有组织的 。
三是调整的范围不同 。道德调整的范围大于法律 。许多行为受到道德的调整,但没有被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不为法律禁止也不为法律所保护 。相反 , 违法行为基本上都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 。
四是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首先,法律主要是以宪法、法律等确定性和规范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道德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信念和社会舆论当中 。其次,法律规范则是条文化的、比较具体,明确具体地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能够为主体提供明确性的指引 。道德一般比较抽象、原则 , 没有具体规定行为模式及其法律后果 。因此 , 法律体系的存在与范围可以通过权威性法律资料加以确定,可以为法律的实施提供明确而确定的依据,这是道德所不具备的品质 。
(三)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法律与道德具有紧密的联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两者有共同的起源 。无论是伦理学界还是法律史学界最终都找到了一个共同根源──禁忌 。伦理学界根据人种志学的研究认为,道德形成的标志最初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关于禁止通婚的规则 。在原始人那里,道德最初就是以各种生产的禁忌和性交禁忌的形式出现的 。同样是原始社会的禁忌,作为禁止性规范(勿为性规范),在法学家那里则被认为是“法律的源头” 。如食物禁忌被看作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禁止性规范 。
第二,两者的目的相通 。法律与道德都包含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的 。义务的道德是对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的规定 , 愿望的道德表达了人类的道德理想,如善良、公正、诚实等 。在法律发展史上 , 在法理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法律思想家们都强调良法与恶法之分,每个人都追求和向往良法治理环境下的国家,离开了道德,关于良法的理论思考与立法实践就失去了依据 。
第三 , 两者的内容有重合之处 。道德一直是法律的重要来源,法律吸收了道德准则的内容,将许多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 。这就克服了道德规范的不确定性和道德制裁的相对无效性,使道德规范能够获得社会有组织的强制力的保障 。将道德转化为法律的,即“道德的法律化”现象存在于任何国家的立法之中,这就使两者在许多行为要求上展现出一致性 。
第四 , 两者在功能上互为补充 。法律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需要法律的辅佐 。由于法律的他律性和道德的自律性特点 , 法律所不能及的地方通常由道德进行调整,两者在功能上有不同的作用空间 , 因此两者相互补充,共同维护着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新时期的特点
法律与道德关系在不同时期显示不同的特点 , 在新的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 。
(一)法律与道德是变化着的、发展着的
法律与道德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变化以及社会的巨大变迁而不断变化和发展,这既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要求我们对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要正确理解和适用 。因为在一段时期内,也许某一行为是符合道德的,但是到另一段时期后就变成了不道德的了;同理,曾经合乎法律的行为换到了另一个时间空间也许就是不合乎法律的;甚至有的行为曾经不合乎法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成合乎法律的,如妇女的堕胎行为 。
(二)法律与道德互相渗透,逐渐融合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思想素质也随之提高 , 道德与法律的互相渗透和融合,即道德的法律化和法律的道德化的趋势愈发明显,法律与道德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转化 , 基本道德原则可转化为法律,长期存在的法律也可能成为社会道德的一部分 。法律与道德的互相渗透,逐渐融合 ,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符合法律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规律 。
(三)法律中越来越具备道德基础与人性内容
法律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法律化使得两者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加上人权观念已深入人心,使得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广泛的道德基础 , 法律为了为了更好滴保护人权,在内容上也更加注重人性化的规定 , 以体现对人权、正义、效益与秩序等的追求,这是法制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表现,同时也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三、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启示
(一)法律与道德建设应同时进行
由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已经越来越明显,必然要求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两者要同步进行 , 才能使得法律与道德之间不脱节 。在法制的建设中要注重发掘法律中内含的道德情感因素以及情感成分,发挥法律的教育功能以实现综合治理;同时在道德的建设中要注重结合法律的教育功能,使得人们在内心更加富有理性 , 能控制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
(二)立法活动要更加体现法治与德治的融合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有效工具,而立法活动则是打造这一工具的重要前提 。在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的今天,法律的制定更应该体现与道德的融合 。一是立法活动要将一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原则,使道德规范具有法律属性和法律效力 。二是立法活动要将某种道德规范直接上升为法律规范,即通过义务性规范直接反映特定的道德规范 , 如《婚姻法》中关于子女赡养父母、父母抚养子女并不得遗弃的义务性规定就是如此 。三是立法规定准用性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国家立法的有效补充 。例如,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不乏依习惯或道德规范认定特定行为合法与否的做法 。
(三)进一步提高司法人员思想道德素质
“徒法不足以自行” 。司法人员是实施法律的主体之一,其思想道德素质深刻影响到法律实施所取得的效果,因此,提高司法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法律的道德化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强调的“司法人性化”是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 , 同时也是法律与道德逐步融合的结果 。法律的实施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司法队伍践行法律的精神,即道德高尚的人才能真正地理解法律,崇尚法律,尊敬法律 。“道德平庸的审判人员是对一国法律的嘲笑,而道德败坏的审判人员就是对国家法治的公开的践踏,因为每一个不公正的判决就是对人们法律热情与信仰的最为深刻的伤害 。” 由此可见 , 司法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实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息息相关 , 同时也对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
结语
法律与道德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当今的社会,法律与道德逐渐出现融合的趋势,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正是这种融合趋势最为明显的特征 。研究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共同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同时,我国要注重法治与德治的紧密结合,在立法、司法等方面要充分结合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在这些环节中注入更加人性化的内容,以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这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 。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篇2
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联系的 。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 。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 。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 。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 。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 。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 , 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 。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 , 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 。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 。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 , 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 。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
法律与道德又相互交叉与渗透,其两个重要表现为: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
互包容 。一般来说 , 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 。不过,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 。前者一般只能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 , 而后者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 。例如,道德可以要求人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法律只能规定人们不许损人利己或损公肥私 。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 , 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 , 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篇3
进入大学前 , 对大学的生活是极其憧憬 , 可是等我踏进大学的那天起 , 一切都变了,与想象中的大学不是完全不一样,但也是90% 不一样 。
随着大学生活的逐渐深入,自己发现自己对大学是那么迷茫,整天碌碌无为 。不是拿着手机聊天 , 就是这玩玩,那玩玩,毫无斗志 。感觉对什么都无所谓了,更不用说学习了,人虽然每节课都在教室,可是也听不进,脑子老乱想 , 我想这就是对大学不适应的具体表现 。
可是自从接触《思想政治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均称《思.法》)后,自己逐渐在改变,一点点的适应了大学生活 。记得《思.法》第一课就讲到了适应人生新阶段——大学生活 。通过对这一课程的学习,使我认识了大学生活的特点,所谓知己知彼 , 方能百战百胜 。只有当自己真正了解了大学生活的特点,那么我就会有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来适应其特点,有时也可能改变一些自己不适应的大学生活特点 。
大学生活即使个集体生活,也是个独立的生活 。大学提供了我单独生活的环境,而《思想政治修养与法律基础》则教会了我怎样去独立生活以及如何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大一是高中向大学转换的一个重要时期,而《思.法》却是转换的一个重要工具 。它不仅教会我生活,还教我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大学学习全在自己,老师只能是个暂时的引路人,他们只能站在原地向你指明前进的方向,脚下的路还得自己一步步走,可是《思.法》却伴随着我的整个学习生涯,不是这本书伴着我,而是他教给我的内容,其传递的精神一直在跟随着我,鼓励着我 。
《思.法》就向远方的灯塔,会一直用光明照亮我脚下的路,我记得大学初期是我茫然得很 , 但《思.法》有一课叫“追求理想与坚定崇高信念” , 从中我学会了好多 , 比如对于理想,我又进一步得到了了解,更加明白了自己以后的理想是什么,至少有个很清晰的方向,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理想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何其的重要,特别是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 。是她再次给了我人生的理想,再就是信念,信念一直被那些成功人士所青睐,因为它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没有它,人们就永远瘫痪在这个社会面前,《思.法》不仅给了我建立信念的方法,还给了我建立信念的勇气 。
中学时代不知何为人生,感觉上了大学那就是人生最终目标,可是我错了 , 人生的真谛远不止这些,这才刚刚开始,人生目标还很远,还需要你一步步去走近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人生观,甚至对世界观的认识也上升了一个台阶,人生目标是远大高尚的,所以我们要将目标放远大一点,不要局限于眼前 。一旦我们确定了人生目标 , 就要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去应对它,去追求它,这也是《思.法》传递给我的 。另外就是关于人生价值,以前真的不明白何谓人生价值,可是自从学习《思.法》后 , 多少也明白了一点,尽管不是太懂,但也是一个进步啊!人生价值是指工作生活中对自己及社会所贡献出的物质和精神,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谁都不想一生碌碌无为吧!那么就好好体现你的人生价值,这也是《思.法》给我以及所有大学生的礼物 。但是我们得明白人生一定要用高尚的人生观去指引,否则会迷路的 。在这同时《思.法》还会教我如何寻去找人生价值,而且还会教我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 不再让自己不知为何而活,同时《思.法》中还讲到了自我促使身心和谐,还有要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 , 更重要的是与自然和谐,以前我只顾自己,从未想过会对他人、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不用说对自然 。
道德是这个社会的舆论 , 是当代的主题,可我却不太注意这方面的修养,一直以来 , 还以为自己得道德算好,可是自从学了《思.法》后,才发现我的道德观是多么的狭隘,《思.法》让我明白了道德的本质以及其功能和作用 , 以前只认为到的是针对个人而言的,可是现在才发祥,他更多的是针对这个社会 , 乃至全人类,只要是你能接触到的不管是人、物,这都会是道德的最大体现,同时我也明白了作为当代大学所所需要的道德,及我们的使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这不仅对个人有益 , 更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国家有益 。特别是民族道德传统对我们、我们国家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就要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这就需要我们先去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而《思.法》恰好给了我这个好机会 , 可谓是雪中送炭 , 这么一个大的方面我都学会了,那么自身的道德修养又怎可能学不到呢?道德是一个最基本素质的体现,其中诚信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 , 以前认为守信也不是太重要,可通过学习了《思.法》才知道守信是何其的重要,诚信是作为一名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这也是你以后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时,应该牢记于心的 , 而且要时刻用行动证明你的铭记 。
说到社会,我就想到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曾经认为我跟社会没有多大关系,可是到了大学,才知道社会与我有多大关系?再通过《思.法》有明白了公德的基本内容,也明白了作为一名公民,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去为这个社会公德献出自己的一份努力,至于公共秩序,更应该加以维护和遵守 , 这是我们社会——这个群体生活的共同原则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法律 。这也是《思.法》教给我的 。
想到大学一定会想到职业,是的`,这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所考虑的问题 , 当然我也不例外了,以前总认为有了职业会很好,比如上下班的乐趣,同事间的交流 。可是我却从未想过怎样培育职业精神,这是《思.法》给我的一大提示,她告诉我职业与道德和法律及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职业活动中法律的要求 。这些已经让我在以后得职业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和那些坎坷路 。
谈到职业 , 那么一定要想到择业,我是这么想的,而在《思.法》教程中也有这么个内容 。她让我认识到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 虽然这让我感到很大的压力,但正因为有了压力 , 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会有努力学习的动力 , 。同时她也教我怎样树立择业观和创业观,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怎样在艰苦中得到锻炼,以及在实践中成才 , 这让获益匪浅啊!
刚也谈到了法律,就这一点谈谈《思.法》给了我那些知识,以前我可以说是个法盲 , 可当我学了《思.法》后,我真的对法律感兴趣了,我首先是学到了法律的由来 , 再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这让我明白了社会主义的好处,因为法律是我们的终身保护伞 。最为让我高兴的是我终于明白了何谓真正的宪法,包括从它的由来和产生,到最后的实施 。这也让我树立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其中我就明白了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观念 , 不要小看这一点,这对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项权利和义务,而权力和义务观念更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习的,因为我们时刻都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同时最重要的是《思.法》在教我们如何以法官的身份去认识身边的各种案件,这样我们就能好好地去维护我及我们身边人的权利不受侵害 。
当然法律中也包括《婚姻法》,这就有必要谈到爱情了 , 《思.法》告诉我爱情是神圣的,如果你没有把对方当作是终身伴侣,那么请你不要去玷污爱情这块圣土,青春短暂,找个值得珍惜的人,一起认真走一程 , 不要给自己的爱留下遗憾!《婚姻法》也告诉我以后应该怎样处理好以后在婚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 我想这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收获,因为婚姻是件很大的事,是一个人人生中最大的事,也是两个人人生中最大的事,也可以说是两个家族中最大的事 。所以我认为这一课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意义很重大 。
通过对《婚姻法》的学习,对人生的总体结构我又来一定的把握,这也是自己最大的收获,因为她不仅教我如何做人,如何学习以及如何择业,还告诉我在社会上要怎样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去生活,《思.法》可以说是我大学的启蒙老师,我会铭记于心 。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篇4
现代社会中,规范与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除了法律规范以外,还存在道德规范和诸如习俗之类的其他社会规范 。本文简单谈谈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关系 。
法律规范 , 是指由具有法律、法规制定权、解释权的机关或者组织,按照一定的程序所制定并在一定区域内公开实施的规范 。具有制定的限定性、程序性、公开性、广泛、贯彻的强制性等特征 。从应然的层面看,法律规范应该是政府需要、社会需要和民众需要,应当具有人性和理性,应当符合人文要求,应当是有用、可用、能用、管用和好用的 。
道德规范 , 是指由一定的组织和行业加以制定、确认,或者自然形成的社会规范 。就其来源 , 可以分类为既定的道德规范和自然的道德规范两种 。前者是指由某些组织、行业对国家、行业、民众的道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之后所制定的道德规范;后者是指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公认的、善良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评判标准 。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有所不同 。一是法律规范通过调整人的言语和行为来达到提高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观念,而道德规范则是通过约束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观念来达到促使人自觉地做或者不做某种活动;二是法律规范的贯彻所仰仗的是外在的强力(通常所说的国家强制力),而道德规范的贯彻则主要是基于人的良知和自觉 , 是带着轻松和愉快的心情去遵守和维护的;三是法律规范调整和约束的重心是人的言语和行为 , 而道德规范调整和约束的却是人的思想和心灵 。应当说,道德规范具有法律规范所没有的许多优点,同样是社会生活中所要遵守的社会规范 。
法律规范在治国安邦中虽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但法律规范却不是万能的,正确地理解道德内省、法律外束的辩证关系和各自的作用 , 意义重大 。从调整的范围来看,并非所有的社会关系或者活动都由法律规范进行调整,法律规范不可能全部取代其他社会规范的功能;从实际情况来看 , 无法可依的时期早已过去,制定、修改、解释法律的工作固然必要和重要,但培养立法、执法和解释法律规范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尊重法律、维护法律、善待法律、忠诚法律的法律观 , 和以良心和良知为内心动力,按照公平、公正和正义的要求去执行法律和解释法律的道德的工作更显得必要和重要 ,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当代的中国司法环境中,最为缺乏的不是法律规范,而是一大批具有法律观和道德观的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 。“有法不依,甚于无法”,但同样,不尊重、滥用和曲解法律将会导致全社会对法律产生信任危机,并最终导致依法治国的方略落空 。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 ,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忽略法律规范或者将法律规范作为道德规范的辅助手段,将会导致人治的泛滥,对治国是不利的;但也告诉我们,忽略道德规范或者把道德规范从治国方略的手段中抹去,同样不利于治国 。
正如康德曾说过的那样:这个世界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人类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庭 。当道德成为了我们内心的法律,每一个人都自觉接受道德法庭的审判时,道德与法律终将合二为一,社会也就实现了其公平正义的目标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不应该把自己作为单纯的法律人(从事法律工作者),而应该把自己变成法律与道德的混合体,在严肃执法、彰显法律威严的过程当中,宣传和弘扬善良的道德风尚 , 做到法律与道德的结合,既做一个好的法律人,也做一个好的道德人 。
法律是规范人在社会活动的行为规范,道德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所以法律是建立在道德之上,道德是法律的根本,法律是道德的绳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1、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 , 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 。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反言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 。不过,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 , 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 。前者一般只能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后者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 。例如,道德可以要求人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法律只能规定人们不许损人利己或损公肥私 。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 , 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
二、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法律关系是什么
(1)两者法律性质不同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依据,记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属于劳动法调整范畴=而劳务合同(如承揽、加工、运送合同等),是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依据,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
(2)合同主体不同 。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必然是用人单位=而劳务合同既可以发生在公民和法人之间 , 也可以发生在公民之间或法人之间;
(3)合同履行阶段,主体双方地位不同 。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就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成员,应当服从用人单位对劳动过程的指挥管理,他的劳动被看做是用人单位全部劳动的一部分,二者的关系具有从属性;而劳务合同中,当事人之间(如承揽人与定作人之间)并不存在从属关系 , 双方始终是互相独立的平等主体,同时以自己的名义分别履行合同义务;
(4)合同的内容不同 。劳动合同的内容约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职工完成的工作是整个劳动过程中的一部分,而劳务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并不一定为另一方当事人提供劳动条件;
(5)确定报酬的原则不同 。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按照劳动的数量与质量给付劳动报酬,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而在劳务合同中,劳动报酬一般是按等价有偿的原则付酬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卫星轴是什么意思,黑轴与卫星轴有什么关系,可能是我无知但是我还要问
- 带拉链的衣服能用洗衣机洗吗,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带拉链的衣服放进去洗没关系吧?
- 三角恋是什么关系,三角关系和三角恋的区别
- 夏至和荷花有什么关系,夏至和荷花有什么关系
- 张家口和北京的位置关系,张家口和北京的关系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哪三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还是越大,大气压和海拔的关系
- 蜂蜜结晶正常吗,蜂蜜结晶好还是不结晶好 ?结晶与质量有无关系?
- 不是夫妻能喝交杯酒吗,男女什么关系可以喝交杯酒
- 公众的特点包括,公共关系社团的特征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