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起两人在自己年少的时候就相识?
婚前签订不平等的婚前协议 , 婚后财产如何一步步转移 。
李靓蕾曾以为自己是在拯救爱人 , 最后却成了丈夫和家人夺权的挡箭牌 。
“到了37岁仍无法自己做任何决定 , 你感到非常沮丧无力 。 你向我诉苦求救 , 我伸出援手 。 ”
“你在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朋友 ,明知违反法规还也要飞奔去她家找她聚会 。 一位女性朋友也是听到我们在一起 , 在我面前哭了一个小时 , 说她也以为你们是在一起的 。 ”
“孩子们生日缺席 , 重要节日的缺席 , 每次一走就是几个月 , 爱和在意是要用行动表示的 。 ”
这篇长文中有很多细节 。
一篇文章中 , 最能打动人的是真实细节 , 因为观点抽象主观 , 而具体的细节含着真实 。
敢于暴露细节 , 意味着敢于直面事实的真相 。
在满含一个主妇和妈妈血泪细节的文字后面 , 她没有忘记 , 自己写这篇文的初衷和理性的思考 。
李靓蕾说 ,
“希望你也可以诚实面对自己 , 不要在意世俗的眼光 。 从今往后我要善待自己 , 我会重生 , 也会做孩子们最坚强的倚靠和最好的榜样 。 ”
她希望更多女性以她的经历引发思考 , 更指出 , 当媒体操控大众 , 社会舆论被控制 , 价值观出现了偏差 。
一己之力 , 从个人经历引发社会问题的讨论 , 李靓蕾文章中的格局不一般 。
一篇文章 , 如果只有情绪的宣泄 , 我们会被打动 , 但很难被说服和引发思考 。 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角度的情感抒发 。
但如果文章里 , 不仅有细节 , 更有理论雄辩 , 清晰逻辑 , 就很容易让人信服 。
李靓蕾在离婚控诉文中 , 不仅仅有一个家庭主妇 , 女性经历的真情实感 , 还有理性的思辨 , 比如有“我”的感受 , 也有对“你”缺乏自省痛惜 , 有小我的经历也有对更多女性遭遇的共鸣 。 从自己的表达 , 上升到社会价值观层面 。
她赋予自己离婚这件事新的含义 , 直接升华了主题 。
层层铺叙 , 有理性也有感性 , 有内在情感逻辑 , 也有外在事件逻辑 。
这篇离婚长文之所以能够打动人 , 让人信服 。 正是因为李靓蕾从小我到大我 , 从真情到理性 , 都有深入浅出论述 , 引人思考 。
写在后面
在李靓蕾和王力宏的几个回合小作文战中 , 王力宏似乎一直没有占上风 。
从一开始的王爸爸手写回应 , 到王力宏卖惨式文体回怼 。
李靓蕾都给予有理有据的回应 。
说到婚后财产分割和赡养费 , 有图片为证 。
说到一起看心理医生 , 提到心理名词 , 情绪操控的方法 , 伪装自己为受害者指控另一方 。
还有对方种种 , 她都有理论和事实依据给与回应 。
事实胜于雄辩 , 如果说李靓蕾的开篇长文 , 还有长期以来积压的纠结情绪 。 那么后面的回应 , 更多来自更直观的事实说明 。
王力宏在回应的文字中提到 , 我没有靓蕾会写文章 。
其实 , 写文章这件事 , 议论文和说明文 , 不仅仅依靠才华 , 更需要的是明确的观点和真实理据 。
说到战斗檄文 , 我们会想起鲁迅 , 他的狂人日记 , 直面现实黑暗 , 勇敢举起战斗大旗 。
“我翻开历史一看 , 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 我横竖睡不着, 满本都写着吃人两个字”“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 救救孩子”
鲁迅的文字深刻而有思辨力 , 看似莫名 , 却暗含着深意 。
正因为这文字如战斗檄文一样 , 指向明确 , 有情感的深沉也有理性的思辨 。
李靓蕾的文字自然不能和鲁迅先生比较 , 只是想说 , 能让人信服的文章 , 常常含有这样的特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离婚|女人离婚后生活怎么办?这个女人讲了真心话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为什么要学会放手?是为了放过自己
- 《开端》众生皆苦!除了小人物让人破防,还隐藏着什么样的思考?
- 人老了,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
- 我爱过你,后来放下了
- 米饭|你有多久没吃到米饭香了?
- 经常在办公室讽刺我们的女同事,净身出户了,如今送外卖为生
- 我们终究和次爱的人,一起欢喜了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