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时候总听老辈人说 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他的格局,有什么样的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年少的时候总听老辈人说 , 钱要节约着花 , 别总大手大脚 , 花掉了就再也没有了 。
所以成长的过程中也一直本着这个原则 , 能省的钱就省掉 , 能不花的就选择不用花钱的途径 , 可是活了二十多年 , 却还是一无所有 。
等到自己能赚钱了 , 见多识广了 , 慢慢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 钱不是省出来的 , 而是赚出来的 , 仅靠节约 , 终究变不了富翁 。
倒不是老辈人的话不对 , 只不过一个人学不会花钱 , 也很难知道该如何赚钱 , 最终这样循环下去 , 始终处于赤贫的边缘 。
年少的时候总听老辈人说 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他的格局,有什么样的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文章图片
一个人的工资是有限的 , 靠着节约过日子 , 最不济把所有的工资存下来 。
或许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 , 但是却失去了生活太多的乐趣 。
因为你不肯花钱 , 所以与人外出时总想占别人的便宜 , 久而久之 , 别人都知道了你的秉性 , 没有人肯与你同行 , 更不可能与你做朋友 。
仔细看那些吃饭结账时总是想方设法不掏钱包的人 , 又有几个人真的富裕呢 。
总在千方百计想着节俭的人 , 结果是周围聚拢不了人 , 遇到事情的时候没人肯伸出援手 , 有机会的时候别人也不可能与其分享 , 从而错过更多赚钱的时机 。
年少的时候总听老辈人说 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他的格局,有什么样的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文章图片
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 , 讲的是一位极其节俭的同事 , 节俭到了早上从不买早餐 , 能在同事那里蹭就蹭 , 蹭不到就饿着 。
他抽烟 , 但从来不会带烟 , 就是从同事那里混烟抽 。 如果借别人的钱 , 多半也是小数目 , 装傻充愣就是不给还 。
按说这样的一个人 , 节俭到了极致 , 应该是能攒到很多的钱 。 然而几年后他生病 , 他所有攒下来舍不得花的钱全部用进去 , 还是不够 。
然后就向亲朋转借 , 但鉴于他此前给别人的印象不太好 , 并没有几个人愿意借给他 , 最后欠下了一堆的债 , 才保住性命 。
而他的生活呢 , 自此以后需要更加节俭 。
年少的时候总听老辈人说 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他的格局,有什么样的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文章图片
这听上去似乎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 可见靠舍不得花钱来攒钱 , 这个手段是行不通的 。 因为你把钱节约在了哪里 , 或许哪个环节就会出问题 。
所以 , 当该花的钱不花时 , 也是会受到惩罚的 。
老辈人讲的节约 , 并不是不让你花钱 , 是让会花钱 , 可惜很多人领悟错了含意 , 把自己弄到了很尴尬的境地 。
而那些会花钱的人 , 看上去在高档场合聚会 , 一掷千金 , 按照节约的概念来说 , 钱只能越花越少 , 但实际上那些人的财富却越聚越多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是因为他们懂得所花出去的钱 , 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效益 , 看上去只是吃吃喝喝 , 但背后产生的反应却是并不相同的 。
年少的时候总听老辈人说 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他的格局,有什么样的格局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文章图片
《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提到了所谓的“穷人思维” , 认为一些人采取避免一切损失的安全收益方式 , 谨慎地追求过好这一生 , 结果却是过不好这一生 。
富人在钱不多的时候学会让钱为自己工作 , 继而创造更大的财富 。 而穷人用所赚的钱消费 , 然后继续赚钱 , 却陷入到这样恶性的循环中 。
两个爸爸不同的操作方式导致他们成为不同的两个阶层 , 富爸爸越来越富 , 而穷爸爸却因为观念限制了思想 , 把自己落入到固定的模式之中 。 这就是“穷人思维” 。
观念的不同决定了生活方式的不同 , 而贫穷并不可怕 , 可怕的是受到“穷人思维”的约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