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某些特定职业作为称呼使用的有,称谓的方式不包括

1、称谓的方式不包括称谓的方式不包括礼貌称谓 。
最常见的称呼方法
1、职务性称呼: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 ,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 。
有三种情况:称职务、在职务前加上姓氏、在职务前加上姓名(适用于极其正式的场合) 。
2、职称性称呼: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 。称职称时可以只称职称、在职称前加上姓氏、在职称前加上姓名(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 。
3、行业性称呼:在工作中,有时可按行业进行称呼 。
对于从事某些特定行业的人,可直接称呼对方的职业,如(老师、医生、会计、律师等),也可以在职业前加上姓氏、姓名 。
4、性别性称呼:对于从事商界、服务性行业的人,一般约定俗成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小姐”、“女士”或“先生” , “小姐”是称未婚女性,“女士”是称已婚女性 。
5、姓名性称呼: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 。
有三种情况:可以直呼其名;只呼其姓,要在姓前加上“老、大、小”等前缀;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性之间 , 尤其是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在亲友、同学、邻里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 。

以某些特定职业作为称呼使用的有,称谓的方式不包括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礼节礼仪]称呼的种类有几种?称呼的种类大约有以下四种:一、姓名称谓姓名,即一个人的姓氏和名字 。姓名称谓是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称呼形式 。用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全姓名称谓,即直呼其姓和名 。如:“李大伟”、“刘建华”等 。全姓名称谓有一种庄严感、严肃感,一般用于学校、部队或其他等郑重场合 。一般地说 , 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指名道姓地称呼对方是不礼貌的 , 甚至是粗鲁的 。名字称谓,即省去姓氏 , 只呼其名字,如“大伟”、“建华”等,这样称呼显得既礼貌又亲切,运用场合比较广泛 。姓氏加修饰称谓,即在姓之前加一修饰字 。如“老李”“小刘”“大陈”等,这种称呼亲切、真挚 。一般用于在一起工作、劳动和生活中相互比较熟悉的同志之间 。过去的人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和号,这种情况直到解放前还很普遍 。这是相沿已久的一种古风 。古时男子20岁取字,女子15岁取字 , 表示已经成人 。平辈之间用字称呼既尊重又文雅,为了尊敬不甚相熟的对方,一般宜以号相称 。二、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是对有亲缘关系的人的称呼,中国古人在亲属称谓上尤为讲究,主要有:对亲属的长辈、平辈决不称呼姓名、字号 , 而按与自己的关系称呼 。如祖父、父亲、母亲、胞兄、胞妹等 。有姻缘关系的,前面加“姻”字,如姻伯、姻兄、姻妹等 。称别人的亲属时 , 加“令”或“尊” 。如尊翁、令堂、令郎、令爱(令嫒)、令侄等 。对别人称自己的亲属时,前面加“家” , 如家父、家母、家叔、家兄、家妹等 。对别人称自己的平辈、晚辈亲属,前面加“敝”、“舍”或“小” 。如敝兄、敝弟,或舍弟、舍侄,小儿、小婿等 。对自己亲属谦称 , 可加"愚"字,如愚伯、愚岳、愚兄、愚甥、愚侄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亲属、家庭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亲属称谓上已没有那么多讲究,只是书面语言上偶用 。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亲属称谓时,一般都是称自己与亲属的关系,十分简洁明了,如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 。有姻缘关系的 , 在当面称呼时,也有了改变 , 如岳父–爸,岳母–妈,姻兄–哥 , 姻妹–妹等 。称别人的亲属时和对别人称自己的亲属时也不那么讲究了 , 如:您爹、您妈、我哥、我弟等 。不过在书面语言上,文化修养高的人,还是比较讲究的 , 不少仍沿袭传统的称谓方法,显得高雅、礼貌 。三、职务称谓职务称谓就是用所担任的职务作称呼 。这种称谓方式,古已有之,目的是不称呼其姓名、字号,以表尊敬、爱戴,如对杜甫,因他当过工部员外郎而被称“杜工部”,诸葛亮因是蜀国丞相而被称“诸葛丞相”等 。现在人们用职务称谓的现象已相当普遍 , 目的也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 。主要有三种形式:用职务呼,如“李局长”、“张科长”、“刘经理”、“赵院长”、“李书记”等 。用专业技术职务称呼,如“李教授”、“张工程师”、“刘医师” 。对工程师 , 总工程师还可称“张工”、“刘总”等 。职业尊称,即用其从事的职业工作当作称谓,如“李老师”、“赵大夫”、“刘会计”,不少行业可以用“师傅”相称 。行业称呼 。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 。例如:老师、教练、医生、会计、警官等等 。四、性别称呼一般约定俗成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为“小姐”、“女士”、“先生” 。其中,“小姐”、“女士”二者的区别在于:未婚者称“小姐”,不明确婚否者则可称“女士” 。
称呼的种类
(一)泛称呼
在社交场合,由于不熟悉交往对象的详细情况,或因其他原因,仅以性别区分 , 对男性一律称之为“先生”,对女性一律称之为“小姐”或“女士”,一般而言 , 对未婚女性称“小姐”,对已婚女性称“女士”,对年长但不明婚姻状况的女子或职业女性称女士 。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 。如“布莱尔先生” 、“汉斯小姐” 、“怀特夫人”等 。
(二)职务性称呼
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 。通常有三种情况:称职务 , 在职务前加上姓氏,在职务前加上姓名(适用于非常正式的场合)。如“李局长” 、“王科长” 、“徐主任” 、“江华处长”等 。
(三)职称性称呼
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 。称职称时可以只称职称、在职称前加上姓氏、在职称前加上姓名(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如“张教授” 、“刘工程师”等 。
(四)行业(职业)性称呼
在工作中,有时可按行业进行称呼 。对于从事某些特定行业的人,可直接称呼对方的职业,如老师、医生、会计、律师等,也可以在职业前加上姓氏、姓名 。
(五)姓名性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 。姓名称呼一般适用于年龄、职务相仿,或是同学、好友之间 。有三种情况:可以直呼其名;只呼其姓,要在姓前加上“老、大、小”等前缀;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性之间 , 尤其是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在亲友、同学、邻里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 。
(六)拟亲性称呼
如“汪爷爷” 、“余叔叔” 、“范阿姨”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家的男士可以“先生”相称 。对日本妇女一般不称“小姐” 、“女士”而称“先生”。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陛下” ,称王子、公主、亲王为“殿下”,对其他有爵位的人,可以其爵位相称,也可称“阁下”或“先生”。对有学位、军衔、技术职称的人士 , 可以称他们的头衔,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某某将军、某某工程师等 。外国人一般不用行政职务称呼人 , 不称“某某局长” 、“某某校长” 、“某某经理”等 。在美国,人们常把直呼其名视为亲切的表示,只是对长者、有身份地位的人例外 。
你,几位,先生,女士,大爷阿姨,是指这些么
以某些特定职业作为称呼使用的有,称谓的方式不包括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特定的称谓是什么?特定称谓: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代指某一事物或人,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等 。
常见的特定称谓有:百姓的称谓、职业的称谓、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年龄的称谓等 。
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草民 。
2、职业的称谓
如明末清初黄宗羲《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 , 后亦称戏曲演员 。
又如:园丁一般情况下特指的是教师 。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如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等 。
“特定的称谓”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代指某一事物或人,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和简称等 , 而称谓是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和名称,其作用多种多样 。
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
在现代汉语中 , 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 , 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旁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严加规范,一一区分,其语义功能细密、描述精确 。
以某些特定职业作为称呼使用的有,称谓的方式不包括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职场人的称呼 职场人的称呼
你知道职场人的称呼吗?在职场中对别人的称呼是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对方是你的上级而你随便称呼他,他会不高兴的,那么在职场上应该如何称呼别人呢?下面我来告诉大家职场人的称呼有哪些讲究 。
职场人的称呼1
1、 职务兴称呼
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 。
(1)仅称职务 。例如:“部长”、“经理”、“主任” , 等等 。
(2)职务之前加上姓氏 。例如:“周总理”、“隋处长”、“马委员” , 等等 。
(3)职务之前加上姓名,仅适用极其正式的场合 。
2、 职称兴称呼
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可直接以其职称相称 。
以职称相称,下列三种情况较为常见 。
(1)仅称职称 。例如:“教授”、“律师”、“工程师”,等等 。
(2)在职称前加上姓氏 。例如:“钱编审”、“孙研究员” 。有时,这种称呼也可加以约定俗成的简化,例如,“吴工程师”简称为“吴工” 。但使用简称应以不发生误会,歧义为限 。
(3)在职称前加上姓名,它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 。例如:“安文教授”、“杜锦华主任医师”、“郭雷主任编辑”,等等 。
3、 学衔兴称呼
工作中 , 以学衔作为称呼,可增加其权威兴 , 有助于增强现场的学术气氛 。
称呼学衔,也有四种情况使用最多 。它们分别是:
(1)仅称学衔 。例如:“博士” 。
(2)在学衔前加上姓氏,例如:“杨博士” 。
(3)在学衔前加上姓名,例如:“劳静博士” 。
(4)将学衔具体化,说明其所属学科 , 并在其后加上姓名 。例如:“史学博士周燕”、“工学硕士郑伟”,“法学学士李丽珍”,等等 。此种称呼最为正式 。
4、 行业兴称呼
在工作中,有时可按行业进行称呼 。它具体又分为两种情况 。
(1)称呼职业
称呼职业,即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 。例如 , 将教员称为“老师”、将教练员称为“教练”,将专业辩护人员称为“律师”,将警察称为“警官”,将会计师称为“会计”,将医生称为“医生”或“大夫”,等等 。
在一般情况下,在此类称呼前,均可加上姓氏或姓名 。
(2)称呼“小姐”、“女士”、“先生”
对商界、服务业从业人员,一般约定俗成地按兴别的不同分别称呼为“小姐”、“女士”或“先生” 。其中,“小姐”、“女士”二者的区别在于:未婚者称“小姐”,已婚者或不明确其婚否者则称“女士” 。在公司、外企、宾馆、商店、餐馆、歌厅、酒吧、交通行业,此种称呼极其通行 。在此种称呼前,可加姓氏或姓名 。
【以某些特定职业作为称呼使用的有,称谓的方式不包括】5、姓名兴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 。其具体方法有三种:
(1)直呼姓名 。
(2)只呼其姓,不称其名,但要在它前面加上“老”、“大”、“小” 。
(3)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兴之间,尤其是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之时 。在亲友、同学、邻里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 。
二、称呼的禁忌
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回避以下几种错误的做法 。这样 , 会失敬于人 。
1、使用错误的’称呼
使用错误的称呼,主要在于粗心大意,用心不专 。常见的错误称呼有两种:
(1)误读 。一般表现为念错被称呼者的姓名 。比如“郇”、“查”、“盖”这些姓氏就极易弄错 。要避免犯此错误 , 要作好先期准备,必要时,虚心请教 。
(2)误会 。主要指对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 。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 , 就属于误会 。
2、使用过时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时效兴,一旦时过境迁 , 若再采用,难免贻笑大方 。比方说,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彼此之间互称“公民” 。在我国古代,对官员称为“老爷”、“大人” 。若全盘照搬过来 , 就会显得滑稽可笑 , 不伦不类 。
3、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兴 , 比如,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山东人爱称人为“伙计”,中国人把配偶、孩子经常称为“爱人”、“小鬼” 。但是,在南方人听来 , “师傅”等于“出家人” , “伙计”肯定是“打工仔” 。而外国人则将“爱人”理解为进行“婚外恋”的“第三者”,将“小鬼”理解为“鬼怪”、“精灵”,可见更为“南辕北辙”,误会太大了 。
4、使用不当的行业称呼
学生喜欢互称为“同学”,军人经常互称“战友” , 工人可以称为“师傅”,道士、和尚可以称为“出家人”,这并无可厚非 。但以此去称呼“界外”人士 , 并不表示亲近,没准还会不为对方领情 , 反而产生被贬低的感觉 。
5、使用庸俗低级的称呼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切勿使用 。例如“兄弟”、“朋友”、“哥们儿”、“姐们儿”、“磁器”、“死党”、“铁哥们儿”,等等一类的称呼,就显得庸俗低级,档次不高 。它们听起来令人肉麻不堪,而且带有明显的黑社徽人员的风格 。逢人便称“老板”,也显得不伦不类 。
6、使用绰号作为称呼
对于关系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张给对方起绰号,更不能随意以道听途说来的对方的绰号去称呼对方 。至于一些对对方具有侮辱兴质的绰号,例如,“北佬”、“阿乡”、“鬼子”、“鬼妹”、“拐子”、“秃子”、“罗锅”、“四眼”、“肥肥”、“傻大个”、“柴禾妞”、“北极熊”、“黑哥们”、“麻杆儿” , 等等,则更应当免开尊口 。另外 , 还要注意,不要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要尊重一个人,必须首先学会去尊重他的姓名 。每一个正常人,都极为看重本人的姓名,而不容他人对此进行任何形式的轻践 。
职场人的称呼2
学术类称呼如吴教授、姜博士、怀老师等 。
【泛尊称】
泛尊称如金先生、郭女士、拓小姐等 。
【称呼对方姓名】
称呼对方姓名时,可以称其全姓名,如张三、李四,比较庄严、严肃 。
称呼礼仪规范
在商务活动中,称呼要庄重、正式、规范 。一句得体的称呼,既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也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依照商务惯例 , 在商务会面中,最正式的称呼有三种 , 即应当称呼交往对象的行政职务、技术职称,或是其泛尊称 。泛尊称,指的是先生、小姐、夫人、女士一类可以广泛使用的尊称 。
在商务活动中,以对方的行政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佳,是最常见的一种称呼方法 。可以仅称职务,如“局长”、“处长”、“经理”、“主管”等;也可以在职务前面加上姓氏,如“李市长”、“张董事长”等 。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等有职称和学位的人士,均可单独称“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博士”等 。同时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 。如“李教授”、“法官先生”、“律师先生”、“张博士先生”等 。这样可以表示你对他职称的认可和尊敬 。
对于那些初次打交道的,或者既没有具体的职务也没有具体的职称的人,可以直接称呼他们为“先生”、“小姐”或者“夫人”,如果知道他们的姓氏,就最好在这些泛尊称的前面带上对方的姓,如“张先生”、“李小姐”等 。在使用泛尊称的时候 , 对于男士 , 不管多大年纪,都可以称呼对方为“先生”,但是对于女士来说,“夫人”这个称呼可不能乱用的 , 必须在知道对方已经结婚的前提下才可以用 。
商务会面中不适当的称呼
1.无称呼 。在商务活动中不称呼对方,就直接开始谈话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
2.地方性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比如,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山东人爱称人为“伙计”,而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伙计”肯定是“打工仔” 。
3.不适当的俗称 。有些称呼不适宜正式商务场合,切勿使用 。“兄弟”、“哥们”等称呼,会显得使用这种称呼的人档次不高,缺乏修养 。
注意要点
职场中称呼礼仪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称呼他人时应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第二 , 很多人有多种不同的职务,称呼时应以双方的关系为优,如是普通关系,则称呼学术职称更好;
第三,对于“小姐”的称呼,有人容易误解,应慎用;
第四,在进行自我介绍或称呼他人时,应放慢语速,咬字清晰,避免出现尴尬;
第五,在工作场合中 , 一般以职务称呼为宜 , 无须太过谦虚 。
第六,关系越熟越要注意称呼 。
与对方十分熟悉之后,千万不要因此而忽略了对对方的称呼,一定要坚持称呼对方的姓加职务(职称),尤其是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 。人人都需要被人尊重,越是熟人 , 越是要彼此尊重,如果熟了就变得随随便便,“老王”、“老李”甚至用一声“唉”、“喂”来称呼了 , 这样极不礼貌,是令对方难以接受的 。
第七,初次见面更要注意称呼 。
初次与人见面或谈业务时,要称呼姓加职务 , 要一字一字地说得特别清楚,比如:“王总经理 , 你说得真对…..”如果对方是个副总经理,可删去那个“副”字;但若对方是总经理,不要为了方便把“总”字去掉,而变为经理 。
第八 , 称呼对方时不要一带而过 。
在交谈过程中,称呼对方时,要加重语气,称呼完了停顿一会儿,然后再谈要说的事 , 这样才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他会认真地听下去 。如果你称呼得很轻又很快,有种一带而过的感觉,对方听着不会太顺耳 , 有时也听不清楚,就引不起听话的兴趣 。相比之下,如果太不注意对方的姓名,而过分强调了要谈的事情,那就会适得其反,对方不会对你的事情感兴趣了 。所以,一定要把对方完整的称呼,很认真很清楚很缓慢地讲出来,以显示对对方的尊重 。
以某些特定职业作为称呼使用的有,称谓的方式不包括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50 60 70 80岁以至…岁有什么称呼?知命之年50岁,花甲之年60岁,古稀之年70岁 , 耄耋之年80,90 岁,期颐之年100岁 。
由于各国、各民族语言不同,风俗习惯各异,社会制度不一,因而在称呼与姓名上差别很大,如果称呼错了,姓名不对,不但会使对方不高兴,引起反感,甚至还会闹出笑话,出现误会 。
在人际交往中 , 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对它不能随便乱用 。
使用方式
选择称呼要合乎常规,要照顾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入乡随俗 。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其特殊性的 。要庄重、正式、规范 。
1、职务性称呼: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 。
有三种情况:称职务、在职务前加上姓氏、在职务前加上姓名(适用于极其正式的场合) 。
2、职称性称呼:对于具有职称者 , 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 。称职称时可以只称职称、在职称前加上姓氏、在职称前加上姓名(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 。
3、行业性称呼:在工作中,有时可按行业进行称呼 。
对于从事某些特定行业的人,可直接称呼对方的职业,如(老师、医生、会计、律师等) , 也可以在职业前加上姓氏、姓名 。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2―3岁的儿童
垂髫幼年(又叫总角)
豆蔻女子13岁
及笄女子15岁
加冠男子20岁(又叫弱冠)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50岁
花甲之年60岁
古稀之年70岁
耄耋之年80,90 岁
期颐之年100岁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孔子说法是:30而立 40不惑 50知天命 60花甲 70古稀 后面加的是80~90耄耋 100是期颐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