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放三日发臭,客住三天讨嫌”,分寸感,是对人性的尊重( 二 )


02
把握分寸感 , 是增进感情的有效手段

|“鱼放三日发臭,客住三天讨嫌”,分寸感,是对人性的尊重
本文图片

现实中许多人都容易产生一个误解 , 那就是觉得人与人之间打交道 , 只有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 , 才能算关系好 , 所以我们总能看见 , 生活中两个关系好的朋友永远是形影不离的 , 都恨不得把自己揉进对方的身体一样 。
然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距离 , 从来都不是过分的“亲近熟识” 。 事实恰恰相反 , 过分的“亲近熟识” , 不仅不会增进彼此的感情 , 甚至还会在两人之间酝酿更大的危机 。
两个人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距离感可言 , 那么双方在接人待物的态度上就会变得格外随便 。 一旦随便 , 分寸感、敬畏感就会渐渐消失 。

|“鱼放三日发臭,客住三天讨嫌”,分寸感,是对人性的尊重
本文图片

时间一久 , 双方在过分随意的相处方式下 , 就容易滋生矛盾 , 从原来的情投意合 , 到后来的互生怨怼 , 互相看不顺眼 , 关系自然就会因此变得生疏了 。
所以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虎生犹可近 , 人熟不堪亲” , 陌生的老虎你都可以靠近 , 但是人与人之间太熟悉了 , 反倒就变得陌生了 , 说的正是这么个意思 。
生活中 , 我们想要增进自己和某个人之间的感情 , 不一定是要越亲近越好 。 有时候给彼此保留一些分寸感 , 这也是一种高效的“交友手段” 。

|“鱼放三日发臭,客住三天讨嫌”,分寸感,是对人性的尊重
本文图片

想要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嫌隙 , 双方完全可以保持一段安全的距离 , 以维系持久的感情 。 如果能学到像孔夫子那样 , 以“礼敬畏”的心态去恭敬友人 , 彼此之间的交情又岂能不长久呢?
所以说 , 朋友之间也是可以做到“相敬如宾”的——想要处理好自己与外界的人际关系 , 就不妨先从一个“敬”字学起 , 参透其中的要领 , 并将其贯彻于自己的处世之道 。
做到这点 , 你才能体会到什么是人生处世的最高艺术 。
03
把握分寸感 , 你才能悟透“以退为进”的道理
为人处世的时候 , 做任何事情都不宜过头 , 关键是要适合、恰当 。 因为一个人对分寸感的把握 , 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的个人成就和处境 。
以史为鉴 , 昔日“汉朝三杰”中的张良与韩信 , 二者同为汉室功臣 , 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 。 然而韩信和张良二人的遭遇差别 , 却是让人唏嘘不已 。

|“鱼放三日发臭,客住三天讨嫌”,分寸感,是对人性的尊重
本文图片

韩信贵为汉军都统 , 理应藏锋敛颖 , 然而他功高自傲 , 目中无人 , 被刘邦看作一种极大的威胁 。
为了打击韩信的势力 , 刘邦处处针对韩信 , 夺走了韩信的兵权不说 , 还把他贬为淮阴侯 , 在流放之际 , 为了断绝后患 , 吕后不惜用计将其处死 , 一代名将落得如此地步 , 不可谓不悲哀 , 但也算咎由自取 。
作为对比 , 张良为人处事就比韩信通透了不少 。 他比任何人都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 所以在朝野之中 , 他甘居幕后 , 不揽实权 。
也正是受益于自己对“名利”有分寸感 , 对人性拿捏得当 , 他才没有步韩信的后尘 , 得以善终 。

|“鱼放三日发臭,客住三天讨嫌”,分寸感,是对人性的尊重
本文图片

由此可见 , 具备分寸感的人 , 大多都是高瞻远瞩的 。 有了分寸感 , 他们才能在暗流涌动的险恶环境下 , 预防危机 , 保住自身安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