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瑶族金锣舞的传承与保护

【浅谈瑶族金锣舞的传承与保护】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 , 各种文化的不断冲击 。瑶族文化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瑰宝 。瑶族最有特色的有声文化是什么 , 大家知道吗 , 瑶族金锣舞 。它不仅是瑶族文化的一种张力美 , 更是瑶族人民世代传承的民间活动 。那么 , 今天就浅谈一下瑶族金锣舞的传承与保护 。
瑶族金锣舞是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布努瑶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 , 创造出的具有浓郁民族特征和独特艺术形式的民间传统舞蹈 , 起初只限用于酬神、祭祀、驱邪等民俗活动 , 后来演变为贺新春、庆丰年的主要舞蹈 。金锣舞多以集体舞为主 , 人数可为三五人 , 也可几百上千人 。
金锣舞流行于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梅林、平略等村 , 是田东境内布努瑶民族民间舞蹈的一个代表性作品 。源于当地瑶族群众为纪念他们的祖先和拜谢山神爷的恩赐 。旧时只限于酬神、祭祀、驱邪等活动 ,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 , 金锣舞逐渐演变为瑶山庆丰年贺新春的主要祭祀舞蹈 。
每年的春节和农历五月廿九 , 金锣声就会在瑶寨响起 , 人们如痴如狂唱歌跳舞;金锣舞是瑶民情感渲泻的主要活动形式 , 体现了当地瑶民的生产、生活、情感的全过程 。
金锣舞多以集体舞为主 , 人数可为三、五人 , 也可几百上千人 。舞时在活动场院地中拉起一条藤蔓或一根绳索 , 把金锣串起并悬挂起来 , 也可将金锣吊于竹架或木杈上 , 金锣离地面约为一米五左右 , 以求不妨碍动作为准 。
由于瑶族多居住在高山上 , 长期生活、劳动在山地使他们适应了自然环境 , 如在崎岖的山路行走时 , 必须抬高脚步 , 脚尖用力 , 以及腰部扭摆并含胸等 , 这此习惯 , 舞蹈动作里的“抬腿击锣”、“靠步点锣”、“双槌过头”、“双槌背击”、“急转点锣”等都有体现 。
您可能还会喜欢:
惟妙惟肖的侗族芦笙舞文化
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侗族木楼
极具传统民族文化的节日:侗族斗牛节
现代中国汉族的特点有哪些?
标签:瑶族传承保护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