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鼓,满族的戏曲艺术形式】八角鼓是满族的一种民间乐器 , 因为鼓的形状是八角形的 , 所以它才被叫做八角鼓 , 演奏方式也比较简单 , 通常以敲击和手搓鼓面为主 。
那么 , 满族文化中的八角鼓是如何发展的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八角鼓的由来
关于八角鼓的由来 , 传说它形似八角 , 此以象征着满族“八旗” , “八旗”是满族驻防军营中的一种称谓 , 它以不同颜色的旗帜 , 代表着不同军民的驻防地 。八角中的7个面 , 穿插着7组21个铜钹 , 是代表和象征着八旗20个“旗佐”官和一个“空纛旗”鼓的下面拴着一对穗铀子 , 代表着八旗中的左右“两翼” , 铀子下面坠着的长流苏穗线 , 是代表着各旗下的军民人丁 。八角鼓虽经历代兴衰 , 但是它的基本演奏形式、民间称谓以及演变和发展从未改变 。
八角鼓戏的特色
八角鼓作为一种民间曲艺艺术 , 有单唱、拆唱、坐唱、群唱等四种演唱形式 。八角鼓与岔曲、单弦、牌子曲关系密切 , 同为一体 。岔曲、牌子曲是八角鼓演唱时所采用的曲调 , 单弦是八角鼓的一种演唱形式 , 而八角鼓又是唱岔曲、牌子曲和单弦时必备的伴奏乐器 。做为满族民间艺术形式的八角鼓曲 , 是从岔曲、牌子曲中演变过来的 , 传至今日大约有两路唱调 , 一种正调的 , 一种越调 。
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 , 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 , 八角鼓戏在与地方上的剧种交流学习 , 很自然地在唱腔格调中有了不同套路套路 , 这就给其演唱形式、唱腔、格调等带来相应的变化 。唱腔上也大体分为两种类型 , 可以说出现了两种流派 。一类是以多种唱腔、多重曲牌和乐器组成的联奏联唱 , 并有场次、布景、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造型 。
近年来 , 八角鼓戏曲发展速度缓慢 。许多剧目、曲目濒临失传 , 亟待挖掘、整理与保护 。八角鼓戏曲曲调悠扬婉转 ,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是我国戏曲艺术不可多得的戏种 , 对于研究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八角满族戏曲艺术形式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惟妙惟肖的朝鲜族长鼓舞
- 满族民间文化:妙趣横生的满族补绣
- 布依族铜鼓与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 独具民族特色的瑶族舞蹈:长鼓舞
- 佤族拉木鼓的起源与发展
- 颇具民族特色的基诺族大鼓舞文化
- 满族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 羊皮鼓舞,羌族最古老的舞蹈
- 笔记本电脑电池鼓起来怎么解决
- 德昂族独特的古老乐器: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