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福尔斯特·尼采|尼采对待孤独的三种境界:选择怎样的孤独,也就选择了怎样的人生


伊丽莎白·福尔斯特·尼采|尼采对待孤独的三种境界:选择怎样的孤独,也就选择了怎样的人生
本文图片

文|小李飞刀的李
尼采是死后最不“孤独”的哲学家了 , 尽管他活着的一生饱受孤独的煎熬 。
当我们越来越频繁地谈论尼采对于的态度、认知和理解 , 其实恰恰是给活在当下的自己寻找一个孤独的借口和出口 。
在这个时代 , 你孤独吗?
当你一遍一遍的刷着手机 , 却不愿与身边的爱人一起分享你的经历与心情;
当你参加饭局 , 席间觥筹交错 , 交杯换盏 , 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大醉酩酊;
当你进入中年 , 却发现理想消磨殆尽 , 留给自己的只有生存的压力和越来越未知的未来……
周国平说:孤独是人的宿命 。 如今 , 它不仅是一种宿命的状态 , 也成了一种生存的基本能力 。
曾经 , 尼采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哲学家 。
“向我传来的友好的声音如此之少 。 如今我孤单极了 , 不可思议地孤单……成年累月没有振奋人心的事 , 没有一丝人间气息 , 没有一丁点儿爱 。 ”
但也许恰恰是这份孤独 , 成就了他的伟大与智慧 。
孤独 , 是一种宿命 , 也是一场生命的狂欢 。
01 孤独一生的思想大师
尼采并非一个生性孤僻的人 , 年复一年的孤独的漂流也并非一件浪漫的乐事 。
在难以忍受的孤寂中 , 尼采一次次发出绝望的悲叹:“我期待一个人 , 我寻找一个人 , 我找到的始终是我自己 , 而我不再期待我自己了!”“现在再没有人爱我了 , 我如何还能爱这生命!”
1844年10月15日 , 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 祖父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 , 写过神学著作 , 外祖父是一名牧师 。 未满五岁时 , 父亲病死 , 此后他便在母亲和姑母的抚育下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
尽管2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 , 但此后 , 尼采的智力表现超常:10岁就和朋友创办艺术剧院 , 并为剧院创作剧目 。 在瑙姆堡中学 , 被老师认为智商不凡应该去更好的学校深造 。
1858年 , 进入历史悠久的名校——普塔尔学校就读 。 1862年 , 尼采进入了波恩大学就读 。 为了不过分离群索居 , 尼采甚至“放弃个性”加入了一个学生团体 。 但他的本性岂能他能安于世俗?
在校期间 , 为了使人们脱离粗俗低级 , 尼采呼吁减少抽烟喝酒 。 但他的倡议没有被采纳 , 还被孤立和讽刺 , 骄傲的他逃离波恩 , 选择去莱比锡完成自己的学业 。
但是后来经历的一切让尼采更孤独 。
刻板的课程 , 琐碎的日常事务 , 未来的学者生涯 , 刹时显得多么陌生啊 。 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 , 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
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 , 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 。
1869年 , 尼采25岁 , 在李契尔的推荐下 , 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 。 在推荐信里 , 他不无夸耀之情地写道:“39年来 , 我目睹了如此多的新秀 , 却还不曾看到一个年轻人像尼采这样 , 如此年纪轻轻就如此成熟…
尼采倒也不负所望 , 走马上任 , 发表题为《荷马和古典语文学》的就职演说 , 文质并茂 , 顿使新同事们叹服 。
但接下来的一本书 , 让尼采彻底陷入了孤独的境地 。
两年以后 , 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 。
在正统语文学界看来 , 一个语文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 , 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 全然是荒诞不经 。 以青年学者维拉莫维茨为代表的正统语文学家们对尼采展开了激烈批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