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老师|听说现在90后都开始中年危机了?( 二 )


Baltes在他的毕生发展观理论中提出 , 人类的发展总是在得和失的动态平衡中前进的(Gain and Loss Dynamics) 。
而中年正是处于“得”和“失”的冲突最激烈的时间段 。 一方面 , 中年人处在身体和认知最巅峰的时期;但另一方面 , 他们又不得不面对巅峰之后随之而来的下坠(包括体力、脑力、外表、职业等方面) 。 例如 , 我常常会提到的职业发展中的“职业高原现象”(鹿老师打断:你说得太乐观了 , 也有可能是“职业平原”甚至“职业盆地”呢) 。
这里要区分一下 , 年轻人的“升不上去”和中年危机中的“升不上去”是有区别的 , 年轻人无法升职 , 一般是因为遇上了“逆水行舟”的形势 , 努力一把 , 或者换条河道 , 还是有可能继续前进的(所以年轻人不能升职加薪往往会选择跳槽) , 暂时可能出现横盘或震荡 , 但放长远一点看 , 总体还是上升的;而中年危机中的人升不上去 , 则是因为他已经处在他人生抛物线的最顶端了 , 而且这种事业上的横盘 , 往往不是因为能力不足 , 而是因为年龄劣势 。
当你正在体验这个巅峰过后的下坠感 , 或者虽然正处于向高处攀爬的上升阶段 , 却已经能看见后面紧跟而来不可避免的下坠趋势时 , 这种时刻带来的失去感大于了获得感 , 就会引发种种情绪问题 , 也就是中年危机 。

鹿老师|听说现在90后都开始中年危机了?
本文图片

如上图所示 , 中年人确实是幸福感最低的群体 。
3、中年危机二:“停滞感”大于“传承感”
埃里克森把中年期所面临的一对矛盾定义为Generativity vs. Stagnation , 中文翻译为“繁衍感vs停滞感” 。 我其实不是很认同这个“繁衍感”的译法 , 因为这种译法就把generativity的含义给窄化了 。
我个人更愿意称之为“传承感vs停滞感” 。 人到中年之后 , 每天的生活趋于雷同 。 不同于儿童每天都在成长 , 每天都在获得新信息和习得新技能 , 也不同于青年总在追求各种发展可能性 , 中年人的“获得”感越来越少 , “可能性”也日渐减少 , 所以会对自己存在的意义产生怀疑 , 产生一种生命的“停滞感” 。 所以有些中年人会喜欢和年轻人一起玩 , 或者想要生个孩子看着他成长 , 也是为了从对方的成长中获得替代性的生命力 , 来对抗自己的停滞感 。
所以我们面对中年危机 ,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传承感(generativity)”的实现 。 后来的研究者对埃里克森的理论进行了补充和扩展 , 把“传承”细分为了五个方面:
生物传承(biological and parental generativity):这才是繁衍感 , 为了传递基因 , 然后从孩子的成长中去重新体验那种“获得感”;
技术传承(technical generativity):很多工厂里的师傅带徒弟 , 就属于这样一种传承 , 把自己掌握的技术传递给下一代;
文化传承(cultural generativity):例如一门学问的传递 , 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就是古代那种口耳相传的学说 , “子曰”……
社群传承(communal generativity):不再是只考虑自己单一基因的传递 , 而是考虑整个族群的基因传递 , 例如把自己的遗产捐出来成立慈善组织;
个体传承(agentic generativity):与社群传承相对 , 只考虑自己 , 比如 , 给自己的儿子孙子留下很多遗产 。
不管是哪种传承感 , 从埃里克森的角度来看 , 如果能够很好地完成 , 那这一阶段就会平稳顺利地度过 , 从而获得人格的发展 。
于是从上述这两个角度 , 我分析了一下我为何没有出现中年危机:可能就是因为我的职业特质 , 一是要求我终身学习终身钻研 , 所以我仍在处于一个“获得”大于“失去”的心理状态中;二我的工作就是要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我的学生 , 因此我获得了很好的“传承感” , 盖过了“停滞感” 。 有很多项目都是我的导师带着我 , 我带着我的学生 , 一代一代承前启后去完成的 , 我没有感受到自己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 我感觉到我们是前浪托着后浪 , 在同一条长河里奔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