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天的寓意


寒天的寓意

【寒天的寓意】
寒天,也称寒潮,是一种寒冷天气 。由于冷暖气流活跃程度不同,在寒冷季节,空气干燥,气温骤降,常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现象 。寒潮常在强冷空气到达前出现,天气会有大幅度下降,气温骤降,形成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天气;寒潮会造成大风、雨雪等灾害天气 。我国传统历法上将寒天分为三个等级:寒冰级、寒寒级 。
1、寒冰级,一般在冬至前后出现,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是古代一种天文历法现象,称为寒天,到了汉代《五经正义》时已有对寒天进行分类统计的记录,而自隋朝开始实行大寒日制度 。
而到了唐代,出现了寒冰级的历法,称大寒日 。大寒日,在大寒节气的第三天,即十二月二十六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开始进入冬天;大寒号则在二十四节气中为第四天,也就是十一月的最后一天 。大寒日这一天全国各地均会降下大雪或冻雨 。而到了冬至节气后,华北地区则又进入了寒冷的冬天,全国大部地区气温都会下降2-4℃ 。
2、寒冰级,通常出现在每年冬末春初,也就是农历二三月间发生 。
一般在冬末春初,气温骤降,导致“冰寒”出现,最强的可以达到-7℃至-10℃,出现时间一般为2月中旬至3月初;又有“雪暴”出现,这是东北地区出现的最强寒潮 。根据《历书》定义:“至(二月)初之久,北方地平线以下或冰水之气,皆极寒冷或冰寒之气……而至其上者,则冰薄之气也 。”“冰寒”出现时,天气一般较冷、较干,极易引起干旱甚至霜冻;而受降雪影响较大的地区,因积雪过厚(厚度一般可达10厘米),易引发雪灾,甚至发生水旱灾害;而如果降雪是在较大范围内,则会使降水减少和农作物受冻 。一般降雪过大的地区会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造成经济损失也比较严重;而降雪过小或连续不降导致降雪量小、日平均气温低于冰点(-2℃)或持续时间短(1~2天)时为冻土带,造成交通中断等自然灾害 。“二三月水当清,三四月山行白” 。
3、寒冰级天气对农业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 。
如果气温低于0℃,作物容易受冻害,尤其是北方小麦受害更为严重,因为寒冰级天气将使小麦叶片在低温条件下失水,降低小麦对水分的需求,使小麦生长受到影响,出现枯黄脱落现象,导致小麦生长不良,从而影响产量 。而降温后的冷暖气流相遇,使作物受影响程度加重,严重时甚至将引起大面积减产 。因此农民要注意加强对低温的防范措施,要特别注意防范由降温而引起作物受冻 。
4、寒冰/冰峰/寒冰/冰层:
又称冰峰,指冰层薄而集中的部分 。如东北地区的冰雪峰是由冰雪冻结而成的,有大有?。晃鞅钡厍谋迨怯裳┤诨伤笮纬傻?nbsp;,有时也是一种冻结 。有的地区会将冰雪融化成水,这叫“冷冰”,但有“寒冰”一说,而所谓“寒冰”,是指冰雪表面没有自然冷却现象而形成的冰块 。
5、“寒”是我国古代一种自然灾害或地理现象,寒冷冬季将至,对农作物产量及收成有一定影响 。
“寒”是一种自然灾害或地理现象,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如秦代的“冬寒”即“冰封冻害”,汉代的“冬冷”(即寒冷)即“冻死牛羊” 。据《左传》记载:“初二年冬至,京师有冻死牛羊及野兽甚多” 。宋朝《梦粱录》记载:“宋太宗为冬寒所害” 。历史上对冬季天气发生发展非常重视 。北宋《皇朝历算》就曾详细记载:“冬至日……(宋太宗)御御御田千顷……以田积之多为冬寒之害”;南宋《宣和历书》也记载:“京师冬寒冷久……冬水积为冰……久冻成冰”;明太祖朱元璋在南征北战中也曾受到冬季寒潮的影响,在冬天来临之前几个月内降雪甚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