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 。它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历史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争霸,天下纷争不断 。刘备、曹操凭借其军事谋略和政治手腕,最终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大汉王朝 。后历经数百年,元明清历代不断续写,直至20世纪末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
一、刘备、孙权、曹操、曹操三方势力的争霸
三方势力在《三国演义》中的势力之争主要是指群雄之间、诸侯之间的斗争 。袁绍、刘表为争夺汉室江山而相互倾轧,引起天下大乱 。天下大乱之中,有一个政权的根基就是诸侯之间的争霸 。从公元189年开始,天下大乱持续了六年多,其中群雄争霸时期长达五年 。三国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战争时代之一,尤其是群雄争霸时期内,整个中国都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国家间之间更是相互厮杀,争夺 。最终夺取政权者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和孙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
二、蜀汉与曹操两大集团在曹操的帮助下进行了三次征伐,这一系列战争中,分别出现了刘备及其集团成员的不同行动策略、战略思想、计谋等 。
刘备早期的军事思想是“求和”,即从敌国索取好处 。例如:在马超与曹操交战的时候,刘备提出“备并吞天下,复其旧主”的想法,为后期蜀汉奠定了基础 。后来刘备在讨伐刘璋的战争中,提出了“求和”的军事思想 。其后经过了黄巾起义与荆州之战,以及征伐东吴和夷陵之战后所经历的三次重大战争(公元219年—公元222年)和三次东征北伐 。此时两大集团已形成统一阵线,刘备集团中的孙权、鲁肃、刘备等人都是在这一时期进入蜀汉政权的 。《三国演义》中把以曹操为首的西伐军和孙权等人所组建的东吴军队比喻为“水火”两股力量,指出这是两大集团内部冲突和斗争最激烈的时期之一,也代表了两大集团在战争中所体现出来是矛盾统一与斗争相结合、统一与斗争相配合而形成合力所表现出的战略思想 。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三、蜀汉、曹操和孙权三个集团在这三次战役中的发展不同,但都为后期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
蜀汉集团:在第一次战役中,刘备在白帝城被曹操击破,但不久后便以退守为名被孙权击败;第二次战役中,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曹操;第三次战役中,诸葛亮火烧赤壁之后蜀汉开始衰落 。曹魏集团:因曹丕上位之后一直保持着汉室正统地位,所以曹魏两大集团一直处于和平稳定状态 。但随着曹丕与刘禅先后去世后曹魏集团面临分裂之势 。孙权集团:孙权为控制江东军事大权而与曹操对抗,虽也获得最后胜利,但最后还是失败 。这一时期魏国和吴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军事力量体系,使东吴成为江东一霸 。
四、三国时代不同于传统四大名著,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三国题材小说一直都是受到了重视和欢迎式传播(三国文化影响深远) 。
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开始有了小说家创作出反映三国时代社会生活的小说,如元代的《古今小说集成》、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清代王士祯的《辍耕录》等 。这些小说家创作的作品,可以说都是将三国历史小说的基本元素,融入现代文学创作之中,并运用到自己民族文化特色,从而使其在传承千年之后依旧能散发出新的魅力 。而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仅有四部是以三国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原因之一 。而在四部中也有不少三国题材小说 。这些小说也充分地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底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