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由来


城隍庙由来

在中国,城隍庙是最神圣的庙宇,不仅城隍庙的香火旺盛,而且城隍庙的民间信仰活动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关公”“关二爷”“包公”“赵公明”“李逵”等多个传说人物 。关公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水浒传》里最早出现的“武松”形象就是关公;包公则是一个传奇人物;诸葛亮则是中国古代四大杰出政治家之一 。说到包公大家都知道他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城隍庙(下称城隍庙)中也有一个传说:这里曾经诞生过一位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关爷——包公 。城隍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迹,早在西汉时期便被视为神明崇拜之地,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
【城隍庙由来】
1.汉高祖刘邦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字季子,沛县沛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汉高祖刘邦为其后裔 。他是刘邦从奴隶到诸侯王并称霸天下的大功臣、西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采用汉王朝统治的政权 。在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继位后,对汉王朝的政治有了新的认识与规划,对汉王朝统治后期“胡虏南下三千里”、“民不聊生"等历史事件作了深刻反省与检讨 。在《史记·高祖世家》中载有“汉兴于汉者,高祖之子也!”刘邦被尊为刘邦城隍庙中最高神祇—张良 。
2.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630—649年),在位期间修城造府、兴修水利、招抚胡人等功绩卓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和书法家 。李世民对城隍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据《旧唐书》记载:唐武德二年(628年)五月初一,太宗李世民带领百官和众臣去郓城城中巡行路过这里时看到城隍子跪在门前迎候圣驾 。从他当时亲笔书写的诗句中就可以看出端倪:“青云直上天欲晓,千载九州看不破 。”可见李渊对唐太宗李世民崇拜之深、推崇之切 。李渊在公元629年登基后便封他为“秦王”和“周公”、立了个“魏征之子”秦王李世民为城隍大王 。
3.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在位期间,赵祯对儒学的重视和任用贤臣的政策,对朝廷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时,为防御辽军的侵扰和骚扰,宋军在黄河北岸修筑了一道坚固的防御工事——黄河防线;并在黄河南岸设一道防线——皇城 。在宋仁宗的重视下,黄河防线被进一步加固;皇城建成后,皇城中还供奉着一尊赵公明神像 。在宋仁宗死后的一千多年间,城隍庙内供奉赵公明神像的庙宇逐渐发展为道教中的水火关帝君庙 。
4.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是蒙古帝国的建立者,元灭西夏后,元世祖忽必烈封其为信国公 。元朝初年,在郓城城隍庙中又被立为忠义神威灵应庙 。这座庙宇后来又改为武庙、善阳王庙、城隍庙、关帝庙、阴阳殿、财神殿等 。武庙曾供奉有北宋武举名臣刘光世、北宋名将郭威等 。
5.明英宗朱祁镇(明太祖)
明英宗朱祁镇(1429-1458年),即明太祖,明朝第二位皇帝(明仁宗) 。出生于洪武二十一年五月十三日,时年十四岁,是一个英明君主 。在位期间实行政治改革,恢复明朝藩镇藩王的权力,励精图治,使明世宗朱祁钰继位并改元“永乐” 。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富庶、民生温饱得以解决,是明初非常有作为的君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