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雾锁山头山锁雾》一首乐府民歌,作者为宋代诗人苏辙 。全文如下:雾锁山头山锁雾(宋·苏辙)此词,乃他笔下典型作品之一 。(宋·苏辙)其上两句(其一:雾锁山头山锁雾(宋·苏辙);其二:山锁雾(宋·苏辙))其下一句(其一:雾锁山头山锁雾(宋·苏辙)))则以“雾锁山头”(苏辙)作为上句 。全词虽短,意境深远,为后世传诵不绝 。"千古绝唱" 。"千古绝句"之称当之无愧 。"(宋·苏辙)其上两句则与原作相比有了些许变化,以"雾锁山头山锁雾"为首句更是增添了几分诗意 。
【雾锁山头山锁雾的下一句】
1、以“雾锁山头”作为全词的开头,而不是结尾 。
这是原作的习惯做法,即以“雾锁山头”作为全文的开端,这也是全词在写景的同时有了几分诗意的原因 。同时也可以在艺术上增加词人的表现力 。但因全词的篇幅比较长,且都是由词人个人的感情抒发出来的,故往往会因难以铺展太久而显得平淡无味 。于是便选择以“雾锁”作为全词的开场而不是结尾 。
2、用第二句(“雾锁山头山锁雾”)作为结尾是因为苏辙与原作一样,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黑暗现象有独到的见解,所以在用了第三次来表达时,能使全词更富诗意 。
苏辙在《梦溪笔谈》中曾这样写道:吾昔为翰林学士,作文章有法;今是词人,自谓无学 。此两句一出,既以浓墨重彩表达了自己对朝政和文学事业的忧虑,也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可谓有词皆雅 。苏轼曾说:"吾本苏轼"四个字,为其人生最高理想、事业的追求所成就 。苏辙自己虽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民间疾苦和社会生活的关注,而是以他自己独特的眼光、独到的见解、强烈而又富有人情味的笔调来倾吐内心深处对时局、对百姓疾苦以及社会黑暗现象的一些看法及其深层次的思考和见解 。
3、全词的第一句(“雾锁山头”)在苏辙原作中是两段式的,而这首诗采用了第三段式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向往;
山锁雾是指一层的薄雾,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云雾的改变而变幻不定,使得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都显得迷雾蒙蒙、变幻无常 。同时,雾又是诗人内心的情感,他既有不如意的一面,又有欣喜与期盼 。一句话道尽了诗人对这一生不如意的理解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苏辙强烈的爱国之情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一个理想中的国家是怎样的呢?那么是不是只有成为朝廷的君主才可以真正实现这个国家的美好梦想呢?
4、第三句(“山锁雾”)就其上一句而言,却不像原诗那样把山、水、人联系在一起成了一个整体 。
前两句是通过景与人的描写来说明山与水的关系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景与人的对比,用景衬人的手法来渲染山的神秘感:“山锁雾” 。作者通过景与人的对比来传达出山与水、人与山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