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词叫自我概念(Self-Concept),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他有以下4方面的作用:
1.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自我引导作用)
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 。自我概念在引导一致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胜任概念积极的学生,成就动机和学习投入及成绩明显优于自我胜任概念消极的学生 。有关品德不良学生的研究也证明 , 学生有关自己名声与品德状况的自我概念直接与其行为的自律特征有关 。当学生认为自己名声不佳,被别人认为品德不良时,他们也就放松对行为的自我约束,甚至破罐子破摔 。很显然 , 通过保持内在一致性的机制,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引导个人行为的作用 。在这个意义上,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 对于“学会做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2.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自我解释作用)
一定的经验对于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的 。每一种经验对于特定个人的意义也是特定的 。不同的人可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经验,但他们对于这种经验的解释却可能很不同 。某次考试,学生A和学生B都考95分 。学生A平时认为自己能力一般,对这门功课学习有些困难,对于这次考95分感到欣喜,鼓舞他继续努力争取更好成绩 。而学生B平时对这门功课很感兴趣,学习也很有信心,一般都取得好成绩,这次考试却由于粗心只考95分,认为是失败和挫折,感到懊恼、沮丧,决心再努力,决不再考这样的成绩 。
这个公式说的是个人的自我满足水平并不简单决定于他获得多大的成功,还决定于他的抱负水平,以及个人如何解释成功对于个人的意义 。
自我概念形成不仅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引导儿童一开始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是一种先定的教育定向 。自我概念就像一个过滤器,进入心理世界的每一种知觉都必须通过这一过滤器 。知觉通过这一过滤器时,它会被赋予意义 , 而所赋予的意义则高度决定于个人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 。
3.决定着人们的期望(自我期望作用) 心理学家伯恩斯1982年指出,儿童对于自己的期望是在自我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其后继的行为也决定于自我概念的性质 。
自我概念积极的学生,他的自我期望值高 。当他取得好成绩时就认为这是意料中的事,好成绩正是他所期望的 。自我概念消极的学生 , 当他取得差成绩时,却认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假如偶尔考了个好成绩,却觉得喜出望外 。反过来,差的成绩又加强了他消极的自我概念,形成恶性循环 。消极的自我概念不仅引发了自我期待的消极,而且也决定了人们只能期待外部社会消极的评价与对待,决定了他们对消极的行为后果有着接受的准备,也决定了他们不愿更加努力学习,决定了学习对于他们不再有应有的吸引力,丧失了信心与兴趣 。由于自我概念引发与其性质相一致或自我支持性的期望,并使人们倾向于运用可以导致这种期望得以实现的方式行为,因而自我概念具有预言自我实现的作用 。
4.引导成败归因的作用(自我成败归因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ritz Heider, 1896— )(1958)和温纳(Weiner)(1972)提出并建立了一套从个体自身的立场解释自己的行为的归因理论 。温纳的自我归因论认为动机并非个人性格,动机只是介于刺激事件与个人处理该事件所表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而已. 每当个人处理过一桩刺激事件之后,个人将根据自己所体会到的成败经验,并参照自己所了解的一切 , 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提出六方面的归因解释,这就是:
(1)能力——根据自己的评价,个人应付此项工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 。
(2)努力——一个人反省此次工作是否尽了最大努力 。
(3)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对此次工作感到困难还是容易 。
(4)运气——一个人自认为此次工作成败是否与运气好坏有关 。
(5)身心状况——凭个人感觉工作当时的心情及身体健康状况 。
(6)别人反应——在工作当时及以后别人对自己工作表现的态度 。
【如何深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书推荐】
这六项因素中,(1)、(2)、(5)三项属于内在因素,(3)、(4)、(6)三项属于外在因素 。对工作成败的归因取向 , 将影响个人以后再从事类似工作时动机的高低 。一个人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的努力 , 将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归因于自己的细心或疏忽,自需承担责任 , 从主观上找原因,凡事决定于自己的主观努力 ,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 形成积极的制控信念 , 可以提高人的自我实现的能力 。
谢谢您的邀请 , 对于所涉及到的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 , 也保含哲学论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剖析自我,把优点和缺点,公于私,正于反,涉及方方面面 , 还有一个立场角度的大定义 , 因为对待他人及事物的论断中有多角度观察,对待自己往往隐藏着自私的一面,这是人的本性,也是自我防护的护身罩 。不管你有多么伟大和平凡都有自私自立的一面,因为我们是人而不是神 。对待自已的评价最好的标准是,以他人做标杆正确面对自身功过 , 得失,莫以自身的缺陷当長处对待事物和他人 , 在处理事物中多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尽量少范以我为大的坏毛?。?社会之大,人员之众都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坚持原则,爱憎分明的立场应时刻坚守,平凡的人生往往都不平凡,这是我的观点 , 不到之处望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