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屠苏指的是屠苏酒 。中国古代有在正月初一引用屠苏酒的习俗,最早是为了预防瘟疫,后来成为一种民俗 。这种民俗在清朝失传,但是在日本和韩国今天还存在 。
第一 , 屠苏酒的起源 。
屠苏酒最早是起源于汉朝 , 一般认为是华佗发明了屠苏酒 。关于屠苏酒最早的配方 , 记载于晋朝葛洪的《肘后方》,就是屠呦呦教授获得制取青蒿素灵感的那本古书,也是被手握科学大宝剑的中医黑们认为是巫术的那本古书 。葛洪在书中记载:小品正朝屠苏酒法,令人不病瘟疫…此华佗法… 。日本的《大辞林》和韩国的词典,在收录屠苏酒条目时,也称屠苏酒是华佗创立 。
第二 , 预防瘟疫的屠苏酒,为什么成了正月初一(元日)饮用的年酒?
当初创立屠苏酒,是为了预防瘟疫,这种药酒创立在东汉末年,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东汉末年中国发生了多次瘟疫 。

曹操诗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就是对当时瘟疫惨状的描述 。一代医圣张仲景 , 在流传千古的《伤寒杂病论》自序中,就说到,他的家族中 , 大批亲人都被伤寒瘟疫夺取了性命 。而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的瘟疫,大部分发生于天气寒冷的冬春季节,其实这和我们熟悉的流感在冬春季节容易肆虐有相似性 。因此,屠苏酒在冬春季节 , 瘟疫流行的时候 , 使用的更加频繁 。而瘟疫的多次流行,更加加深了人们对引用屠苏酒时间的认识,这种认识随着时间的流逝 , 慢慢固化成为汉唐之后,在正月初一饮用屠苏酒的年俗 。
第三,春节饮用屠苏酒的传统,至今仍然在日本和韩国流传 。

中国人在春节正月初一饮用屠苏酒的习惯 , 大约在清朝的时候失传 。清朝许琰在《风俗考义》中,记载了屠苏酒的渊源来历之后,说:今以黄酒代之(屠苏酒) 。而这个风俗至今还在日本韩国流传 。

也许哪天韩国高兴了,又会把屠苏酒拿到联合国去申遗吧 。
也许哪天,嘲笑中医原始的中医黑们,到了日本,喝到了屠苏酒,会在朋友圈里面炫耀:看,我喝到了日本的屠苏酒!

然后买日本生产的治疗感冒的《葛根汤》粉剂回到中国,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自己的朋友,说:这是日本人生产的天然感冒冲剂,治疗感冒效果特别好,你们以后不要买中药感冒冲剂了,因为中药都是骗人的!

他们不知道,葛根汤就是汉朝张仲景记载的方剂 。
这不是段子,是我看见的现实 。
颠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屠苏”的以往解释 , 其本意是更新、觉醒、改革、换届成功
一一不是仅指大年初一用的酒“屠苏酒”,也不是专指草屋
王安石在《元日》诗中写道:“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屠苏”本意是写除夕到初一的“五更分二年”的更新、觉醒、换届成功 , 反映了其对改革成功的信心和喜悦心情,与“元日”的主题意思相同 。不是仅指大年初一用的酒“屠苏酒”,也不是指草屋 。就像现在歌里唱的”杏花村里开杏花”不是专指杏花村酒及其酒厂,而是指开杏花的村庄一样 。
理由:”屠”指无意识和熟睡的人和动物机体,泛指民主、植物神经机制、睡觉等,不是以往字典里解释的宰杀牲畜的意思 。屠户是按文化程序屠宰分割整理牲畜肉出售的人 。屠杀是指把无抵抗意识和熟睡的人杀死 。姓屠也可说明 , 没有信歹意的姓 。“苏”指觉醒、苏醒等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
(文/刘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