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all in AI战略之后,关闭的业务非常多,现在开始轮到百度的在线教育业务了 。百度的传课网1月2日发布百度小课,1月5日宣布停止传课的大部分业务,关闭传课的传统视频业务的功能,基本上是在线教育业务方向性的调整,动作非常大 。
百度传课停更、停售,课程和用户转移
【百度为什么要停止百度传课的教育业务以及上线百度小课的知识付费产品】
百度教育旗下的在线教育平台- 传课网,在此之前每天的平台的学习人数有40万人,但很长时间在行业内都没有什么动静,甚至传出经营不理想的消息 。
2018年1月8日开始,平台服务内容和功能陆续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公告的要点:
- 传课客户端kk在内的功能和内容停止更新
- 平台上的视频课程停止出售
- 建议入驻平台的商家学校向其他平台转移课程和用户

百度传课升级改造什么?
功能和内容停更、课程停售、建议机构转移课程和用户,这在外界看来就是关闭散伙的节奏 , 传课网的这个动作不可谓不大,但在行业内并激起什么波澜,从这一点上大约可以看出传课网目前的境况 。
百度传课的公告提到:为了应对知识付费的浪潮,打造新的产品形式 。那么,百度传课升级改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这一点大约可以从新版的百度传课app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
1月2号 , 百度依托百度传课发布了百度小课 。这款产品是音频知识付费产品,主要是个人提升、亲子教育、理财和职场发展等四个方面 。首次发布的内容非常少,也就10多款小课 , 也缺乏知识IP的加入 。
原来的传课网视频课程以视频专栏的形式出现 。

看到百度的胶囊小课版的传课,大概知道传课网接下来应该是改变单一视频课程形式,主打知识付费 。
百度传课转向知识付费产品 – 胶囊小课
知识付费是2017年的热点,也是这个行业的发展元年 。典型的代表是蜻蜓FM和喜马拉雅FM、得到 , 发展模式基本得到了市场确认,在资本市场也很受欢迎 。
百度 -胶囊小课的模式有何差异化,和这个行业的头部产品相比有何优势?
从目前发布的小课来看 , 模式基本等同于喜马拉雅或者蜻蜓的模式,还是利用百度的流量优势,商家入驻 , 基本不介入内容生产的模式 。
从初期上线的老师来看,属于知识IP的很少,有些老师还不是特别匹配这种针对C端的师资,比如讲职场技能的田俊国老师,明显属于企业培训这个小众领域的B端师资 。看起来,百度教育至少是百度传课非常看好知识付费的未来,并且相信这种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是流量 。

迷信流量,轻视内容运营的百度教育
通观百度的产品,尽管也有不少的良心产品,但主流都是是流量型产品,比如百度的搜索、新闻、贴吧、知道、文库等,产品的核心就是就是到处抓流量入口和分发流量 。
这种产品,会非常地轻视产品本身价值的内容运营,单纯追求营销 。大概在百度看来,所谓的运营就是营销,而营销就是将流量变现 。这一点,似乎从李叫兽身上看出来,这位研究科学营销的兄弟,破格提拔为百度副总裁,我想应该是想学习Google,设计商业模式的闭环系统 。
但是,教育和知识付费的玩法不是这样的 , 这个领域,用户买单的逻辑基本是基于好的知识内容和好的学习形式 。所以,【得到】强调头部专家,强调知识的加工流程 。蜻蜓FM抓各种知识IP,不惜出大价钱让高晓松、咪蒙入驻平台 。
百度懂不懂这个道理,我想至少教育这块应该有人懂的,有人专门研究的,但架不住整个公司的流量文化 。
迷失方向的百度教育
百度进入在线教育很晚 , 以收购传课网的方式完成,方式基本也是跟风 。看看淘宝教育、腾讯课堂和传课 , 基本是一个模式,差异性很小 。
现在看到知识付费火了,也要进入知识付费,现在策略基本就是:完全放弃了传课网的视频课程业务 。
从目前的知识付费市场、百度的产品策略和运营方式来看,百度传课(小课)最多成为类似喜马拉雅的二流产品,行业三流梯队 。一旦在线教育的产品形式转变,百度小课难逃现在传课的结局 -又是一场关闭潮 。

我是江焕勇,懂教育,会产品 。邀请你关注我 , 带给你有价值的分享 。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这是必然的,以前,我还让我的双胞胎兄弟在百度有啊开过店,那时候 , 我坚信百度可以做成一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然后,我相信百度做非搜索的相关业务,就是做不成了!2017年我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只在网易云课堂上传了课程,我在我们一些老师的怀疑、动摇下坚决拒绝了各种各样的官方邀请,因为在线教育我只看好网易云课堂! @网易云课堂

网易云课堂才是真真正正的在线教育,网易云课堂才值得我们这些老师愿意花心思花时间为精力为学员提供耐心细致的教学指导服务
真正的在线教育,是个慢火,不可能火的太快!只有网易才能坚持下来,坚持精品化方向,向传统图书出版和传统线下教育培训一样坚持品质才能走的更长远 , 这是一个很重很重的事情,快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