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重阳节 , 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

1、登高远眺
在古代 , 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 , 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
2、观赏菊花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 , 节日举办菊花大会 , 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 , 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

3、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
4、吃重阳糕
【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的时间和习俗】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 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 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
5、饮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
重阳节的时间和习俗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 , 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 , 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 , 可制酒养身祛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