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张青山老师谈临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是说我们学习传统书法,要想走得远,学得深,必须根植传统,夯实基础 。“临摹”就是我们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 。它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 分摹帖和临帖 。
(一)摹帖 1、描红 。描红是指在印有红色(或绿色)例字的纸上,用毛笔直接重合字帖的每个笔画依样描写 。这种方法代价稍高,是其局限性 。
2、仿影 。仿影就是用拷贝纸或比较薄的纸覆在字帖上面,仿照字帖透出来的影子依样书写,即笔随影走 。是初学书法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也是学书者自少至老理当坚持的学习方法 。
3、单勾及单勾填墨 。用铅笔按照仿影的方法单勾出字形,然后 , 对照字帖,依照单勾出来的字形结构,用毛笔将原帖的用笔特点表现出来 。
4、双勾及双勾填墨<br>同单勾及单勾填墨法 。
(二)临帖 1、临帖的意义“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一现象折射出了不同阅历的学书者面对同一本字帖所产生的不同认知和审美差异性 。对于同一本字帖来说,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入帖方法和借鉴手段 , 如何科学的、有效的去接近字帖,这就要讲究方法了 。
当我们打开一本字帖时 , 字帖中的例字在笔法和结构上会出乎我们以前书写习惯的意料,存在大量陌生化的信息 。这种现象,就是我们被固有的字形模式和书写习惯框住了 。此时,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释然的心态去感悟、接近字帖 。在临摹的开始,要无条件的服从字帖,临的越像越好,向“复印状态”接近 。也许一开始觉得很难,难就对了 , 那是因为我们日常的规矩、定势在作怪 。我们总想把字帖中的字在临摹中套入自己旧有的规范体系中,如果这样,你越是重复,规范就越牢固 。到最后,临摹只是加深了自己的偏见 , 而没有突破 。如钱泳所言:“譬如临《兰亭序》,全用自己戈法,亦不用原本行款,则是抄录其文耳,岂遂为之临古乎?”
2、读帖的含义 。说临帖,必说读帖,因为它是临帖的主旨和灵魂 。姜夔曾说:“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黄庭坚也曾道:“古人学书不尽临?。?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 , 则下笔时随人意 。”两位古人所言,都强调了读帖的重要性 。读帖与读书不同 , 它不是建立在识字会意的基础上,而是重在对笔法线条的研悟,结字变化的认知及格调的归属 。如用笔的轻重、提按、转折、疾徐、粗细等均须在临摹之前烂熟于胸,对于结字造型应在反复体察中洞悉其开合、疏密、向背、俯仰之态 。潘之综在《书法离钩》中说:“取古人之书而熟观之,闭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后举笔而追之 。字成而以相较,始得其二、三,既得四、五,然后多书以极其量 , 自将去古人不远矣” 。此处的观帖就是指的读帖,读帖达到成诵不忘时,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新境界 。
读帖可分为以下几种:(1)单字精读 。就是先读四个端点,然后读每一笔画的形态(长短、粗细)、方向、节奏、轻重等,再仔细观察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关系以及笔画之间是如何穿插避让,和谐安排的 。
(2)连字通读 。就是把一组字、一行字,甚至几行字连起来读,主要是揣度字与字之间如何行气 , 如何伸缩揖让,如何在统一中求变化,从中感悟其章法特点 。
(3)同类字比读 。选择帖中字形相同的字比较的读,观察这些同类字用笔、结字等方面有何异同,特别是它们对相同笔画是如何作不同处理的 。
(4)特殊字强读 。每一本帖中总有一些字在结体上独具匠心 , 出乎我们习惯性的预料 , 对这些字应当重点的读,以便在创作中遇到这类字时强化这些符号,突显作品所依附的原帖风格 。
3、临帖的分类 。临帖分对临、背临和意临 。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对临和背临 。
(1)对临 。简单的说,就是把字帖放在旁边,看一笔,仿写一笔的学习方法 。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
(2)背临 。即在对临的基础上,把字帖收起,凭记忆背默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似,更要求其神似 。
4、五步循环临帖法 。对临和背临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 对临是背临的基础,背临是对临的初级目标 。二者互为一体,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在临帖过程中,如何通过读帖把对临和背临有机结合在一起 , 最终达到我们所追求的“复印状态呢”?下面就介绍一种独特的临帖方法——“五步循环临帖法” 。
第一步:读四个端点 。即找准所临字的上、下、左、右最靠边的那个点或线,目的是从外围框架把握该字的形体走势,是菱形、梯形、长方形还是扁形,在脑子中先作好外形定格 。
第二步:读每一笔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关系并试写,这一步是读帖的核心部分,读一笔写一笔(可多次反复) 。根据巴甫洛夫学说 , 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分析器参与,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暂时联系的形成;如果仅有少数分析器连续地进行活动 , 大脑皮层就容易产生内抑制现象 。因此,要求我们眼、脑、手同时动起来,以提高学习效率 。其中,读准第一笔应落在该字所占空间的哪个位置很重要 。这一笔定错了,整个字的位置就错了 , 即“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语) 。写第二笔时,要把第一笔作为参照系,即在学书者心里,用一把无形的直尺纵、横移位找出可资比较的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来判定第二笔是在第一笔的哪个位置起笔,哪个位置收笔 。如果交叉,二者互相分割的线段比例如何 。接着考察两笔画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笔画之外的空白的形状,依此确定第二笔的具体位置,找准后,落笔写下 。写第三笔时 , 第一笔和第二笔就成为第三笔的参照系,同理方法确定第三笔的位置,再落笔写下 。以此类推 。
第三步:背默 。在第二步反复读帖试写的基础上 , 一气呵成将所临字的用笔和结构完全背默下来 。书写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在第二步读帖时某笔画或笔画间的位置关系信息丢失的情况,坚持不回看字帖,写完,养成良好的背默习惯 。
第四步:对照比较找毛病 。此步其实是第二步的进一步深化 。把刚背默出来的字与原帖对照比较 , 查找并记住写错的地方(错误可能不只一处) 。
第五步:再背默并纠错 。此步其实是第三步的进一步深化 。这一步仍要脱帖背默,重点是纠正在第四步找出来的毛病 。在书写的过程中 , 也许第四步出现的毛病又重犯了,或者纠正了刚才的毛?。?新的毛病又出现了 , 都属于正常现象 。可继续背默纠正毛病 。“五步循环临帖法”其实就是“背默——对照比较找毛病——再背默”的一个反复过程 , 是变被动为主动性的临帖方法 。
5、选临与通临 。起初临帖,要有耐心,切勿急躁 。可先选临,再通临 。选临时,先选择笔画简单,自己喜欢,具有代表性的20个左右的字 , 运用“五步循环临帖法”逐字反复地精临 。待熟练掌握此方法 , 眼力也达到一定水平,花很少的时间就能临准一个字的用笔、位置关系及空间关系时,可进入通临阶段 。切勿一开始临帖就按照看一眼写一笔,第一个字临完接着第二个字的模式泛泛通临 , 投入的精力可能很大,搁笔之后脑子一片空白,事倍半功 。宋高宗学《禊帖》时说:“详观点画 , 以至成诵 。”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是先快后慢 。因此 , 已经精临过的字要及时复习、巩固 。时隔一周要及时背默强化,半月或一个月可再次总结强化,以后就不易忘记 。若下功夫临过的字 , 临过之后一直不复习,等到想起的时候再去写可能会忘的差不多了,重新再临又要费时费力 。
学习书法 , 除了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外,还需要有曹雪芹修改《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精神,以及如钱泳评价米芾、董其昌:“宋元章、董思翁皆天资清妙,自少至老,笔未尝停”的执着,持之以恒,笃定恒心,勤耕不辍 , 玉汝于成 。
【书法临习字帖怎么写】
朱熹有语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临帖(画)如是:谓心到,眼到,手到 。用心为上,专心致志,眼手自到!
临帖:既是与古人的交流(通过观察揣摩古人的墨迹,达到隔空对话);又是与自己的交流(通过临写体验,认知自我、调整自我、磨练自我、提升自我) 。
“习惯”于做某件事是比较轻松的,而改掉某一“习惯”是比较难的 。精准临帖 , 其实就是用古人经典的结字和用笔习惯,更新自己原有不好的习惯 。因此,要想写好字,必须用全新的观察和定位方法指导自己去临写,而不是机械地“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