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应该叫“不确定度”了吧,和以前的误差、精度、准确度还不是同一个概念 。
不确定度可以用实践的方法评估,也可以用理论计算得到,有时需要二者混用 。
实践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例如 , 万用表电阻档测量一个100±1Ω的电阻,示值为100.5 。那么测量不确定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排除不当操作产生的偏差外,主要有:
第一,万用表电阻档的不确定度 。
第二,不同测量方法造成的偏差 。四线法比二线法可以减少或避免表棒线缆阻抗和接触电阻的影响 。
第三,环境的影响 。电阻的标准阻值应在25℃下测得,否则测量值会偏离 。但是实际上温度的测量也是需要评估结果的不确定度的 。
更精密的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当对这些因素可能产生的不确定度按一定要求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就可以得到最后的不确定度 。
这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课题,一般只有搞专业计量和研究的人才会涉足 。建议你找一些专业书籍和标准,以及技术规范看看 。
可以通过多次测量、不同工具测量、不同人员测量,然后进行比对得出 。
多次测量法,比如测量十次,如果有两次的数据都与其他的测量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那么就可以断定这两次的测量一定存在有误差 。误差就是与其他标准测量的差值 。
不同工具测量法 , 是为了避免万一某测量工具出现了不准确的故障,多使用几个工具测量便可以立马检测出原先的测量工具准不准确 。测量工具不准确造成的误差,可以通过与标准测量工具测出的数据进行比对 。
不同人员测量法,是为了避免某个测量人员测量时没按测量标准的要求测量而导致出现的误差 , 通过不同的测量人员来测量就可以检测出谁测量得不标准 。因测量不合规范导致的误差,可以通过与其他人员按测量标准测出的数据进行比对计算误差的大小 。
【测量中误差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