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公需科目继续教育,恐怕当老师的都会有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 。很多老师确实想多学一些,多了解一些新知识 , 但是最终还是会败给“现实”,应付了之 。继续教育成了花架子 , 形式主义严重 , 我觉得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找原因:
1.“供需关系”是否匹配 。我不知道每年公需科目的主题是怎么定出来的,但从我从事几年的教科研工作来看,任何培训、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必定是基于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大多数人的需求 。反观近几年的公需科目培训,主题要么过于高大上,要么过于遥远虚无,很多人根本不感兴趣,失去了兴趣何谈学习 。
所以 , 是否应该培训前先做调研,然后再设定内容 。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怎样申报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标准】
2.培训时间是否选对 。每年的公需科目培训都在下半学期3月份开始,7月份结束,与教师的上班时间完全匹配 。这好像没有什么问题 , 但这又是最大的问题 。无论是哪个级别的学校,下半学期都事关学校成绩 , 小学要小升初,初中要初升高 , 高中学生要高考 , 全校无论哪个年级,教师脑中的弦都是紧绷的 。部分教师会选择在繁杂琐碎的工作过程中通过“挂机”的形式学完整个内容 , 网站为了应对这一招想出了限定时间内不点鼠标计时无效的点子,于是又衍生出了带挂,挂机软件等业务 。总之 , 教师想尽办法“懒得学”;因为培训时间跨度较长 , 部分教师总是想着我还有时间,先干手头的活,可能最后也是匆匆学完,根本没学到任何东西 。
所以,是否可以在学期末,学生离校后,教师未离校前选定两三天的时间集中学习 。这个时候教师没有了学生的羁绊,可能更有兴致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 。
3.培训方式是否合理 。你是否想过在网上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能,又是否坚持了下去? 我曾经有很多想法,也付诸了实践,但最终都是无疾而终 。古人教导我们,独学而无友 , 孤陋而寡闻 。像公需科目培训这种由教师自己找时间,自己学习的方式是典型的独学,这种学习方式很无聊,也很无用 。教师无法相互交流,无法与授课老师互动 , 无法表达、提问,又有什么兴趣学习呢 。这也是我在第二条中建议短期集中学习的原因之一 。教师的学习也需要心无旁骛,抛去杂念,在互动情景中沉浸 。

继续教育或网络培训,初衷是好的,但以何种方式,什么时间进行,这才是关键的 。近五六年的网络培训并没有取得实效 , 很多老师没有时间只好挂机,网络作业只好百度复制,这就失去了本性 。老师们在校教学期间,业务本就繁重 , 有毕业班老师,校领导及学生家长都要求老师全身心投入毕业班教学和考前冲刺之中,还有许多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很多老师超量教学甚至带多学科 。于此那有时间去电脑上进行网络培训 。更有近两年来,老师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 , 领导时常推门听课,老师们得抓紧时间备好课,教务处时常抽检作业,老师们得抓紧时间认真批改作业,教务处每月要举行月考,老师们得按时完成教学进度同时还要组织复习 。老师们还要每天在规定的时段内打卡4次,否则算旷课 。老师们现如今就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身心疲惫令人堪忧,再要挤出时间进行网络培训 , 已是严重超负荷工作了,没有休息好何以身体好,何以工作好 。救救老师吧!网络培训改在寒暑假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