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由来,月半节的由来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的由来,月半节的由来】
中元节的由来,月半节的由来


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了现在俗称的鬼节 , 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 。据说当时释迦十大弟子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的折磨 , 于是目莲就想用钵盆装饭菜给她吃,但是饭菜却被饿鬼夺走了 。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 , 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所感动 , 授予其盂兰盆 。按照指示 , 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着珍果素斋来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能够得到食物 。而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会有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会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普渡会,也就是我们的中元节 。

月半节的由来

月半节,也称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民间俗称“鬼节” 。月半节是中国一年一度的特殊节日,佛教中称它为“盂兰节” 。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 。

中元节什么时候成立的

起源于北魏 。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 , 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 , 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 , 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 , 部分在七月十四日 。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七月十五上坟扫墓 , 祭拜祖先 。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 。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 , 而固定于这一天 。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 , 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 , 所以 , 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

清明节又称冥节鬼节聪明节这些名称的来历请特别解释一下聪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 , 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 , 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 最后吃掉酒食回家,所以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 , 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明清以来,清明节有“吃清明团”、“送百虫”、“水嬉”等风俗 。由于清明和“聪明”谐音,故又称“聪明节”,江南民间有此日生子最佳的说法 。现今,清明有祭祖、扫墓、祭扫烈士墓、植树、踏青以及吃青团子等风俗 。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上元节—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 , 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
中元节—七月十五
中元节,定於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 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
下元节—十月十五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道家有三官 , 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 , 地管赦罪,水官解厄 。

中元节的由来,月半节的由来

以上就是关于中元节的由来,月半节的由来的全部内容 , 以及中元节的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