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风俗特色是什么

白族的风俗特色是什么


白族的风俗特色是什么

白族最主要特点是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 , 以白色为尊贵 。住房以土木结构的瓦房为主 。住在坝区的白族以稻米为主食,兼食小麦面;山区白族以玉米、荞麦为主食 。喜酸辣,爱吃凉菜,爱饮烤茶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 , 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 。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 。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 , 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

白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婚俗,青年男女的恋爱活动比较自由,他们通常利用劳动、赶集、节日活动及赶庙会的机会谈情说爱 。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 , 男子成婚以后,要与父母分居,另外组织小家庭 。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自己的烹调技艺 。白族人热情好客,来客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迎接 , 并以酒、茶相待 。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 , 茶满欺人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 , 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等 。
白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是白族的族源地、祖居地和主要聚居地 , 约有80%的全国白族聚居于此 。此外,云南昆明、丽江、怒江、迪庆、保山、玉溪、楚雄、文山、临沧等州市都有白族聚居区 。湖南省张家界、湘西,贵州毕节、安顺,四川凉山等地也都有白族分布 。
白族的服饰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大理国白族服饰 , 王室及官员皆衣绫罗绸缎 。元代 , 服色,“略本于汉” , “男人披毡椎髻,妇人不施粉,酥泽其发 。以青纱分编绕首系,裹以攒顶黑巾 。耳金环,象牙缠臂 。衣绣方幅,以半细毡为上服” 。
女子服饰各地有所不同 。大理一带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 , 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右衬结纽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 , 下穿蓝色宽裤,足蹬绣花鞋 。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 , 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

白族的民风民俗的特点


1、建筑特色
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 。一般的建筑形式是:“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少数富户住“四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 , 一眼大开井 , 四眼小天井 。
2、服饰特色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 。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 。
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 等字样 。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
3、婚俗
【白族的风俗特色是什么】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 。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

白族的风俗特色是什么


4、蝴蝶会
民间称为“蝴蝶会”,白族民间娱乐风俗 。流行于云南大理地区 。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前后,是苍山去弄峰下蝴蝶泉边彩蝶最多的时节 , 大如手掌,小似钱币,五彩缤纷,美丽异常 。
附近群众纷纷前去观赏彩蝶,举行野餐,谈演洞经古乐,祈祷风调雨顺,年轻人借此谈情说爱 , 寻找意中人 。
5、海西海歌会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一年一度的传统海西海歌会,歌会的举办地点位于洱源县牛街龙门舍坝子天然的高山水库——海西海 。
以上就是关于白族的风俗特色是什么的全部内容 , 以及白族的风俗特色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